口的,说是化斋,他的化斋怎么能和在庙里出来化斋是一样的?因为他是住持赶出来的,差不多就是世俗中的乞丐了,自己怎么忍心将他推出去呢?依自己的能力就是养他到终老也不是问题,上天有好生之德,一个修炼的人没有善心还怎么修炼?于是决定留下师兄。
按理说,王爷从少林回来,当了隆云寺的武功教习,寺中有二十名年轻力壮的和尚都和当时的慧空学武艺,他们都得叫慧空为师傅,其中也有慧悟和他学武艺,慧悟至少是王爷的半个弟子。
用过斋饭,王爷着人侍侯着师兄沐浴并换了衣服,师兄、师弟坐下聊天。慧悟开门见山地说:“突然造访,王爷恐怕有所困惑。其实贫僧来此只有一个目的,当年为兄将您送人,险些断送了您的大好前程,一直内疚。因为一直拿您当师父捡来的弃婴了,心想有人疼顾总比在寺里清茶淡饭好得多。看你吃肉那个香劲就想你经常吃肉就会长胖些,真的不是嫌弃您赘脚。这些话一直没机会说,后来您去了少林又回隆云,出落得非常健壮,才知道身体好不好并不是完全因为吃的好不好。再后来您被大汗接走,您知道吗?当时师兄后怕到发烧五、六天起不了床。一直觉得亏欠您很多。心想以后如果有机会一定帮帮您或者为您做点什么。原本是从寺里出来就想投奔到府上,怎么也没好意思。转了几年,萍踪浪迹,很孤单、很寂寞,也没个参禅打坐的地方,还是什么修炼的人,就是一个叫花子。记得师父圆寂之前特地把我叫到他的禅房里对我说:你将云游几年,然后才有个归宿的地方。不论有多苦,也不要使用神通。这样,我在尘俗中云游了几年来到您这里找归宿了,您不要给我特殊的待遇,千万不要让我闲着,有什么活计就说话。我当年不是也和您学了些个工夫,只是不能和您比,但总比一点不会的强些吧?
“好好,你放心就是了,我这里也正缺人手,几个贴身的侍卫也都派了重任,新人也还没熟悉我的脾气,一个个的诚惶诚恐,不如我们相识多年又年纪差不太多,你就跟着我吧。能让你干什么活计?以后呢,别您您的,在这里就叫我王爷吧,不然人家会说你仗势的,尽管你没仗势。这里是尘俗中名利的角逐场,一个大染缸,但愿您永远如莲花,不被污染。”
“谢谢王爷这番肺腑之言。出家人四大皆空,要什么名利,能有碗饭吃有个地方睡觉足矣。”
打这以后王爷身边就多了一个身穿袈裟的光头侍卫,府上上下人等都称他为慧悟法师。时间稍长,就陆续发现慧悟师兄的一些个性了。他严谨自律,平时从不和丫头嬷嬷们搭茬说话,也不和女主人搭讪,或者偷看谁貌美。根本不问及王爷个人生活中的事情,比方和哪个夫人感情好啊等等。当王爷要到哪个夫人房中歇息了,他把王爷送到这个院子的门口就返身回去,也不参与王爷事业上的事情。不插话、不打听、不论是非。王爷很满意,也很省心。
去隆云寺的亲兵回来了,向王爷禀报了调查结果。隆云寺的住持的确叫慧清,他没说慧悟的品行不好,只说脾气怪异,居然说住持将来要被火烧死,危言耸听。让他去五台山办件事,两天就回来了,还说办好了。五台山离隆云寺千里之遥,走路往返加上办事怎么也得个把月,两天就成了,糊弄小孩子哪?还有寺里的大小僧人们把他奉为神明,有什么事情把握不好就都问他,自己这个住持形同虚设,这种人怎么留在寺里?
两位亲兵也侧面向寺里的僧人们了解,大家对慧悟的评论都不错,就是对他的神通不理解。因为住持一再告诉大家他是妖僧,哗众取宠、危言耸听。五台山他根本就没去,还说心里一想就能去,说梦话呢。这样把大家的心思都搞乱了,赶快让他离开了。
王爷明白了,这很象济公了。济公就是因为从峨眉山搬木头到灵隐寺,把木头从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