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什么甄姨娘的就不应该拿出来,这样就是说这个叶赫很可能杀过人。也许是瑞王爷要查,也许是那个投纸条的人把叶赫引向神志不清,胡乱攀咬。当年给王爷下****,王爷没喝她的目的没达到,自然就记仇了,现在利用自己的手报复王爷,竟然把人家的孩子往池子里扔。这个事恐怕不是苦肉计,那么小的孩子掉水里呛一口水就完了,虽是说“舍不出孩子套不着狼”,有谁把亲生儿子放在狼窝跟前逮狼的?为了消灭那个女人太不值当。还有那两个看孩子的嬷嬷似乎也不是演戏,后脑勺给打出血了,肯定不是自己打的,因为这个尺度很难把握。演戏就要演真,打轻了不出血就不能证明被打了,打重了可能一下子打死,就算自己打的,谁能忍心把自己的后脑勺也打出血了?看叶赫的疯狂样子,再打重一些命就没了,再苦肉计也不好拿两条人命当赌注。想到这里心情平静了许多,多亏了叶赫忙中出错,把一个什么甄姨娘的条子阴差阳错地给了自己。于是抖着纸条对叶赫说:
“想扳倒瑞王爷就凭一张纸条?卖你的孩子?可笑!你那孩子能值几两银子?一个奴才秧子生的,那么大一点谁买了不都得供她白吃几吃喝?叶赫本宫问你,总管的姨娘和你有什么瓜葛?王爷为什么要查她的死因?”
叶嬷嬷立刻乱了阵脚:“奴婢冤枉啊,奴婢并不认识什么真姨娘。假姨娘的。”
太后对身边不远的一些扫树叶的姑娘嬷嬷说:“本宫记得和叶赫前后不远的日子还有几个从宫里到瑞王府来的大龄宫女,谁是?”
喜他拉氏立刻走上前,跪在太后面前说道:“奴婢是在宫里服侍了十年的喜他拉氏,甄姨娘是已故那总管的妾室,当年和叶赫俩人争风吃醋,和叶赫有过争吵,还打过叶赫的耳光,甄姨娘不久就暴病亡故,所以字条上写的王爷在调查甄姨娘的死因,也是情有可原。园子里的姑娘嬷嬷都说是叶嬷嬷所为,可也没有确凿的证据。那总管说甄姨娘小产后一直身子虚弱,治了很长时间了不见效,要说因病而亡也说得过去。这个纸团很可能刺激到了叶赫,上面说王爷在查,如果不是叶赫做的,她心惊做什么?发疯做什么?”
“你分析得很有道理,这件事还真得好好查一查。”
叶嬷嬷立刻大叫大嚷起来:“我没有杀人!我没有!谁要卖我女儿我就要他孩子的命!”
“给我掌嘴!”
太后身后的一个身体健壮的嬷嬷站了出来,挽了挽袖子,“噼噼啪啪”连着打了叶赫十几个耳光,当时叶赫的脸就肿得跟猪头一样了,吓得府上的姑娘嬷嬷们别过脸去。
“行了,你且站到一边。”
“是。”掌嘴嬷嬷退到太后身后,脸上一点表情都没有。
太后看着近乎癫狂的叶赫那拉,分析着她的每一句话,再结合佟氏锦绣的话和喜塔拉氏的话,觉得这个女人确实不是个省油的灯。给王爷下药,换一个王府她都是被杖毙的对象。如果瑞王爷有什么把柄在她手上,还不早就消灭了她?是不是自己对瑞王爷的猜疑根本就不存在?还有啊,给叶赫纸条这个人是谁?恐怕就是把她放出来发疯的那个人吧?这么说,这个人也是恨王爷的,想借刀杀人,而且这个人和叶赫是很熟悉的。很复杂,这个瑞王府也不是个消停的地方。
如果当真是她杀了甄姨娘那就要偿命,偿了命就不能照顾女儿了。这就是叶嬷嬷的软肋。
“你告诉本宫,是谁把你从禁足的小院里放出来的?”
“没看见,奴婢出了屋子就看见铁丝门开着。真的!”
“要是只想让你发疯,扔个纸条就行了,何必要放你跑出来?这就说明这个人知道本宫在瑞王府,也猜到了本宫可能到园子里来,就让你神魂颠倒地跑到本宫面前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