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弘治其实心里已经愤怒的很了,上奏裁撤皇庄之前,大明国泰民安,万事大吉,现在要请求裁撤皇庄了,大明就这里缺粮,那要赈济,民心不稳了,意图太明显了,耍皇帝玩吗?站在下面的朱厚照也是控制不住地露出愤怒的表情,只是他站在最前面,大臣都没有看到。不过弘治看了几位阁老的面色,发现他们也是表情愤怒,就知道这些人的上奏,他们也不知道,心里算是好过了点。
几位官员上奏过之后,似乎就没了动静,整个奉天殿变得沉默压抑。弘治开口了“几位阁老,没什么要上奏的吗?”
正题来了,文武百官精神一振。这时刘大夏才慢慢走出队列躬身说道“启禀圣上,老臣有事要奏。”对于刘大夏的人品,弘治一直是很欣赏的,于是微笑地和缓说道“刘爱卿请讲。”
刘大夏鞠了一躬,用中气十足地声音道“老臣请陛下裁撤皇庄。如今陛下的皇庄占地极大,然大明还有许多百姓家中田亩不足,生活艰难,老臣请陛下裁撤皇庄,退还于民,使得百姓耕其田,朝廷收其税,不出经年,必然民心稳固,国库充盈。”
大臣们本以为弘治会发怒,再不济也应该是面无表情,结果弘治却是微笑着说道“刘爱卿言之有理,不过京畿周围的皇庄是朕用内库的钱粮建造的,至今已经3年有余,花费银两不下千万两,这15万长工的月钱又是上千万两,如今内库已经枯竭,如今朕想修个亭子的钱也没有了。若是皇庄退还于民也无不可,只不过每年国库送往内库的银两又该几何?”
刘大夏听了只是皱了皱眉头,说道“陛下投入甚大,若是退还于民,理应从国库补偿,不过国库也不可一次补偿过多,最好要分几年,年年拨付。”
话音一落,其他的文武百官不禁开始窃窃私语,这可不得了,国库的岁入就是那么多,除非横征暴敛,不然一下子就不可能涨的太多。听陛下的意思,从国库要拨给内库2千万两,即使10年付清,也要每年200万两,国库的岁入才几个200万两。还有一点,皇庄看着很大,但是去看过的人都知道,连成一大片的一个一个村子才能有所价值,光是几十亩几十亩的比之一般的农田也差不太多。这就又有一个问题了,皇庄加起来才多少个村子,但是要分的官员可不少,而且不少官员不是京城人士,在京城周围也没什么田产,就算分了1,2百亩田地也根本没多少钱。而且大明上下这么多人看着,不可能都分给官员家属,或是大家族吧没钥匙这么做了,在场的文武百官可就要“青史留名”了,这么多人联合一起坑皇帝,是以下犯上,田产拿进自己家族的腰包是中饱私囊,纵观中华历史也没见过哪朝官员有这么干的。
但国库的钱就不一样了,经过“中间环节”,基本每个官员都能都能分到,妥妥的,但是增加内库支出,国库科经过“中间环节”的钱财也就少了,毕竟送进内库的钱,可没有那个不长眼的也来一个“中间环节”。这就势必造成国库内“可流通”的钱财减少,那么他们的收入也就减少,明朝的俸禄可是出了名的低,一家大小这么多,还养不养了。
众大臣在那里窃窃私语,弘治则是微笑地看着,也不训斥。刘大夏则是皱着眉头,暗暗思索。突然一声训斥声传来“君臣对答,其余众人窃窃私语,成何体统,还不快肃静。”众人一看,原来是内阁首辅刘健刘阁老,于是奉天殿一下就安静了。
说起刘阁老,整个朝野上下又是有些害怕,就算是弘治也是半敬半怕。因为刘健就是弘治还当太子时的老师,为人沉默寡言,但是语出惊人,往往寥寥数语,直击要害。刘阁老脾气不好,这也是众人皆知的。当初给弘治在东宫当老师的时候,对着弘治那是拿着太子不当干部,该骂还是骂,并不顾忌,别的老师留的作业,比较勤劳的弘治有时也会“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