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杨可世手下之后,把他们集合起来隐蔽在阵后,养精蓄锐伺机再出。当殿后掩护战打得十分剧烈的时候,白棓军几番请示,要想出去,但都被杨可世制止了。
他像有经验的医生一样,知道一味好药要在什么时候投下去,才能收最大的疗效。现在战事已接近尾声,双方纠缠在一处战士都已打得精疲力尽。杨可世能够支撑到最后一刻,知道自己已经掌握了胜机。这才在最后一次出阵前下令把黑麟军再度进入战斗待机,现在经过整休后士气百倍的黑麟军这时突然生龙活虎般地从后方扑上来,正好起了最后一击以收全功的作用。
杨可世眼看那员骑将,指挥全军扑入敌阵。他们首先就在精神上以压倒一切的新锐之气挫辱了久战疲劳的南军,然后又在战术上占尽优势。黑麟军碰到敌骑时不用其他武器,单仗着手里这杆粗重的大棒,不是当头一棒,就是拦腰横扫。如果打不到人,就先对着敌军的马头一棒下去。目的只在把敌人打下马去,让他们被践踏于敌我双方的铁蹄下,以消灭他们的有生力量。
短暂左冲右突的重新一起之后,黑麟军与杨可世所部再次分兵,前者率领其余的骑兵往南军的左阵扑进去,杨可世自己则率领尤有余力的步卒,径冲辽军的右列。这两支人马迅速行动起来,勇猛地插进重整的敌阵中,宛如两条不可方物的游龙,夭矫自如地在层层的敌军中间穿进穿出,把颓势力竭的他们赶得七零八落.
只见此时再次鼓声大作喊声大起.在风雨之势已杀,北军的威势重振之际;一杆绣着“淮西节度杨“的素纛大旗,倏忽在这个战斗核心中高举起来。所有在第一线转战拒敌的马步将士,都被它集合起来汇流成为一支锐不可当的巨流,缓缓扫荡着已经成为强弩之末的南军,把他们一步步逼回原地。
在这从半夜就开始直到第二天黄昏时分才收兵的一整天的苦战、恶战、剧战中,这面“杨“字大旗经过几次的屡退屡进——退到最远时距龙门驿和龙门镇的护墙只有二、三里,最后仍然兀立在它原来的防地上,犹如一头当道的熊罴挡住了南军直逼洛都的去路。
。。。。。。。。。。。。
天色蒙蒙之下,一行人,也徐然度过了洢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