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送到帝都。
“回大人,今儿没有。”负责分发奏疏的小吏恭敬的回答道,这些小吏能在尚书台工作,相比其他衙门来说,是一个极好的机会,若能获得某位大人物的赏识,那无疑是仕途捷径。
“王爷,这粮库一案,现在是越来越热闹了。”薛泌开启了闲聊模式,每天到尚书台后,众人都要闲聊一会,时间长短,视话题有趣与否。
延平郡王似乎一点不意外,笑了笑说:“宫门口有这么人,今儿一大早,便听说了,贺大人好气魄。”
“昨儿并州没什么大事,帝都倒真出了大事,这账本找到了,按照账本抓人即可。”左辰低头,拿着本奏疏,目光留在奏疏上。
“这事要这样简单那就好了,”薛泌的语气依旧满是幸灾乐祸,这柳寒去了扬州快一年了,自己每每遇上难事,便飞鸟求助,柳寒给出的方略,总能让他茅塞顿开。
到现在,他还很庆幸网络到柳寒,简简单单几个策略,便改变了皇帝对他的印象,为自己进入尚书台打下基础,随后,又出奇招,终于让他进入尚书台,进入这个大晋的权力中心。
秋云抬头看了薛泌一眼便又低下头,曹晃不为所动,延平郡王神情微变,眉头微皱,左辰却没有明白,依旧说道:“有账本,自然有名册,按名拿人,还能怎样。”
“老大人说的是。”薛泌没有与他争辩,只是笑了笑,便偃旗息鼓。
延平郡王却明白,薛泌是对的,左辰老学究,象飞在天上的神仙,飘飘然,不食人间烟火,哪知道这里面的玄机。
正想着要不要给左辰挑明,门帘掀开,一个小太监进来,怀里抱着厚厚的奏疏,进来后便放在桌上,然后拿出几本来,对潘链说:“太师,这几本是今天必须盖的八百里加急,皇上请老太师尽快盖印。”
潘链下意识的点头,小太监也没再说什么,便抱起一叠奏疏,转身走了。
潘链看着那几本奏疏,无声的叹口气,拿起最上面一本,看了一眼便忍不住皱起眉头。
“怎么啦?”延平郡王注意到,便过来拿起第二本,翻开看,却是命令捉拿冀州的几个商家和官员到帝都受审,看来这是贺坚昨天的成绩。
“真是异想天开!”潘链不悦的咕哝道,延平郡王微怔,凑过去看,却是下令将扬州涉及粮库一案的相关人等,一律交给柳寒审理。
这又是出人意料。
“让柳大家来审,有意思,嘿嘿,有意思。”延平郡王笑着摇头。
薛泌竖起耳朵听着,听到此言,连忙放下茶杯,过来,眉头不由皱起来,这一两年中,他对朝中之事大有长进,也对阴谋诡计有了更深的了解,一看到这个圣谕,直觉判断,有阴谋。
参与审理粮库一案,深知此案诡秘,背后还有不少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象蒙着层面纱,让人琢磨不透。
这个时候,让柳寒来审理此案,那怕仅仅是扬州的案犯,也让柳寒卷入此案,究竟是谁干的,想要作什么?
薛泌立刻就想到中书监去,问问到底是谁出的主意,这不是把他的一条胳膊弄到火堆中烤吗!
“让柳寒去审?能行吗?”
没等薛泌开口,秋云已经发出疑问,潘链更加郁闷了,粮库一案,朝野瞩目,居然让一个商人出身的人去审,这样重大的人事任命,居然压根没和尚书台商议便决定了。
倍感失落。
“皇上身边有小人!”曹晃不阴不阳的应了句。
薛泌有点害怕这位军中老将,此刻却皱眉:“老将军此言差矣,柳大家的才干,王爷和秋老将军都知道,审理此案,当不会有问题。”
延平郡王点头:“柳寒此人,做事圆滑,不是那种愣头青,秋将军,您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