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看看这个发电效率实在是略低得令人发指,这里面肯定有很多管理细节与设备工艺没有做好,才会导致效率如此低下。说是这些生产线是高污染,高耗能都不为过了。
真不知道他们是靠什么来盈利的,难道是靠克扣工人的工资与福利吗?还是靠着政府的补贴?
这是种事情,一定得整顿,如果不及时调整的话等到了被人家冲击再来转型会非常的被动。”
看到他们的无组织排放,杨兴国不由自主的想到了以前看过的一部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的作者是一名记者,名字叫做柴静,她因为女儿的患病从而对大气污染调查产生了兴趣,最终自己掏钱拍出了这么一部震撼人心的纪录片,唤起了全国人民对环境保护的反省与热烈讨论,最后成功的引起高层领导的注意,加大了环保力度。
这部纪录片的大致思路,杨兴国还是记得的,他现在考虑的是,现在这个时候去拍一部纪录片,成本可就海了去,而且时间上来不及。
最主要的是这个时代虽然有污染,但是污染还没有到两千年以后那样子不可收拾。
其实杨兴国还有一个顾虑,那就是在没有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之前,有一些短视之人会嘲笑他,甚至否决掉他的方案,这才是令他最为担忧的。
“也罢,尽人事听天命吧。这个世界没有一个人能够保证自己所想做的事情都能顺心容易,万事顺利,那永远只是一句祝福语。但是哪怕就是如此,也要去争取,不争取永远不可能成功。”
杨兴国郑重的在白纸上写下了“穹顶之下”四个字。
然后他从电力厂了,消耗能源消耗情况开始分析,继而分析发电效率。
在结合了过去几年的发展数据基础之上,他大胆的预测了今后经济的发展速度以及这种经济发展速度带来的电力需求。
新增的电力需求又会导致更多的煤炭消耗,导致更多的污染。
最后他去图书馆查阅了关于自然界自然容量与净化速度的资料,然后得出一个结论:如果对于大气污染不再进行控制,不出三十年整个国家就会被雾霾所笼罩,到时候大家都会生活在灰蒙蒙的天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