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无奈:“泰半都是饮食之属。”
而且但能摆摊的地头都被小摊占满后,又涌现了大量肩挑手提的小贩来,游走于街巷之间叫卖吃食,满大街都是“笃笃笃”的竹梆声。
颖娘点了点头,能够理解。
毕竟饮食这一行,在三百六十行之中可谓门槛最低,小本买卖,相对投入也较小,但是回本却快,回报也不算低。
颖娘记得祖父有一句时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卖吃的,赚一半都不算凶。”
当然,颖娘很清楚,祖父所说的“赚一半”,其实单指毛利,并不是纯利。
不过饮食这一行,也有一句老话道尽了其中的冷暖:“没有倒灶的行业,只有倒灶的饭庄。”
这一行门槛虽低,可除非夜摊档,否则但有正经的铺面,铺租、人工、市税等等的支出实则着实可观。
何况,除非能够做到“钱德隆”、“福寿堂”这般足以垄断的地步,其余之流,哪怕是再豪华的大庄馆,也会有经营不善的辰光。
或许可以这样说,没有好司务、好门面、好掌柜,甭管甚的字号,十有八九都难免塌秧。却也不是说你有好司务、好门面、好掌柜,就能幸免于难的。
只有不可取代的饮食,没有不可替代的字号,正是这个道理。
“可这世上的事儿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颖娘正感慨,就听义十八继续感叹道:“这些个夜摊档、‘骆驼担’,难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这就先不说了,关键是咱们崇塘建镇很早,你们也看到了,贯穿全镇的东西长街都只有两扁担宽,长街两旁夜摊档一字排开,不但影响了沿街商家的买卖,还堵了街坊乡邻们的道儿……实在没有法子了,当时还在任上的前任巡检大人就生生憋出了这么个法子来:把自家的铺面,也就是如今的“楼外楼”从租户那里收了回来,又同人家置换了几进院落,开了这么间饭庄子。原意就是为了给那些个确有真材实料的崇塘百姓一条出路,也给崇塘百姓一个歇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