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轻型航母两艘,巡洋舰五艘,驱逐舰十三艘,运输船四艘)进攻阿留申群岛,空袭荷兰港,并进一步入侵基斯卡岛和阿图岛,山本相信这次攻击足以将美国舰队,可能包括航母,从珍珠港吸引到北方。
最近的研究在日语文件资料中发现,这次作战其实是山本为换取军令本部的支持,而发动的与中途岛作战平行的作战行动。
当第五舰队攻击阿留申群岛时,第一突击编队(包括舰队航母四艘,战列舰二艘,巡洋舰三艘,驱逐舰十二艘)将对中途岛发动空袭并摧毁后者的空中力量。
上述行动完成后,第二舰队(轻型航母一艘,战列舰二艘,巡洋舰十艘,驱逐舰二十一艘,运兵船十一艘)将派出5000步兵从美国海军陆战队手中夺取中途岛环礁。
山本五十六拟定的整个对中途岛的占领行动,其结果会将美国航母编队重新吸引向西方,......而日军的第一突击编队,将设下埋伏将它们逐个歼灭。
此后,第一舰队(轻型航母一艘,战列舰七艘,巡洋舰三艘,驱逐舰十三艘)将与第二舰队的部分兵力会合,共同将剩余的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兵力继续聚歼。
可以说整个的太平洋日军舰群的作战军事计划,是从战术上推断系天衣无缝的,它得到了整个日军本部内阁的赞许。
为应对突发情况,山本五十六还设置了两项预警措施。
第一项,是派出海军重型水上飞机川崎二式大艇,对珍珠港进行远程空中侦察,确保美军航母正在港内待命,称为“K作战”。
第二项是设置潜艇防线,以便在美军航母前往中途岛时尽早向第一突击编队、第一舰队和第二舰队通报敌方的行动。
但实际上,空中侦察行动因故取消,当时海面有很浓厚的大雾天气,即使起飞了侦查机也看不到海面什么......潜艇也推迟到美军航母已经出击后方才就位。
所以从实际上讲,这两个预警计划都是形同虚设,毫无卵用。
因为其构想并没有实现有利的军事价值。也导致了中途岛的日军舰群最终中美军舰队埋伏的惨痛后果。
所以战争讲究的不仅仅是军备和战力,还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
在后来我们去分析一下中途岛战役的作战计划,其制定过程就充满妥协和匆忙。
可笑的是整个计划,系为赶在对马海峡海战纪念日,日本海军节当日派出舰队。
但在日军当时看来,该计划本身颇为周详,组织严密,时机掌握得也很好。
相对于日军计划投入决战的四艘舰队航母,二艘轻型航母,十一艘战列舰,十六艘巡洋舰和四十六艘驱逐舰,美国海军只拿得出三艘航母、八艘巡洋舰和十五艘驱逐舰。
可见得系兵力上的力量悬殊。交战双方只在大型航母数量,可供调动的飞机数量,以及潜艇数量上才较为接近。
就理论数据这样看上去,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山本将拥有一面倒的巨大优势。
但是事实上,现实对山本五十六来说非常不幸,确实出了很大的意外。
这种意外就是人算不如天算。
对于指挥官来说最可怕的事莫过于敌人对自己的作战计划了如指掌。
而美国海军密码破译部门恰好做到了这一点。后者早已破译了日本海军D号密码(美军称为JN-25)。
结果,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切斯特?威廉?尼米兹海军上将,成功地破解了山本设下的两项预警措施,并将美方仅有的部队配置在最适合对日军航母实施伏击的位置上。
这等同于所谓的优势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