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玄幻魔法 > 随行散记 > 第115章 ~淮阴

第115章 ~淮阴(1 / 2)

或许是国庆的威力太强,直至此时仍感觉节日延续。只是一向行走四方,早已习惯在时空上大力穿插,而这已不是习惯解释,或许是我的选择。

本是向往韩信风采,前来与之一会,原来这里是淮安市,不是淮阴市。也多亏是韩信大军,淮阴的名头竟已在市名之上,王侯将相。下火车才知道这里还是周总理的故乡,铺天盖地的宣传语,一代伟人的风采弥漫。

其实他的身影以及以他为代表的伟人身影几乎到处都能看到,记得在绍兴看过总理,在庐山也看过总理,在南开也看过总理,而北京就更不用说。天下之大,四海为家,他们的时空观是远超过我的幅度,至少目前如是。

本着初衷指向,首先到访的是韩侯故里,早已开辟成风景区,遗惠乡里。而与之对应的名人效应比比皆是,一人得道。只是有趣的是许多名人是在家乡遭受屈辱,愤而出走,进而开创事业,而当初欺辱的乡人又集体变了颜色,直接享受革命成果了——比如鲁迅。

踏入正门前是4对士兵,我摸过他们的手,好冰。内里有湖,当初韩信垂钓之所,只是鱼竿运气不佳,幸得瓢母相助,否则一代天骄若败在肠胃之下,那可是太冤了。只是当我刚踏入这座小镇,实在感慨也是实在疑问,这样一块小城居然能出现韩信这等奇才,何解?

周公好歹是出生在此却求学在外,而韩信在低头胯下之时早已深知,深知自己身负绝世兵法,只待时机罢了。这是谁传授的呢?无人回答,我还没机会遇见他;据说这世上有一种人叫天才——他们天生带着宝藏出发!

或许是秋季,或许是太早,游人寥寥,还是一如既往的无人领会你吧。难怪萧何月下,只是为军事而生的您,怎会感受到无剑胜有剑的杀气呢?如果当时您不点头,依照萧何法家性本恶的推崇,或许那就是您见识到什么叫“手中无剑,心中有剑”!

其实这是在社会上的成年人都能察觉到,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您如此单纯?或许那是军事奇才所付出的代价,而白帝城托孤“君可自取”的背后难道定是君臣不疑?或许也正是如此,所以你是韩信,他是孔明。而据我所知达到无剑境界的——独孤求败,韦小宝,金庸!

尤其奇妙的是这里的提名“陈立夫”,一个被当初宣传为十恶不赦四大家族的人,现在也被称为老先生,时间真是可以磨平许多。而如此重情的您正是因为“情”之一字才没有将三国提前,可也正是这一份“情”致自己死地。后世有云“成败一知己,生死两妇人”,而我是始终有疑问。

萧何真的是您的知己?您真的了解这位举荐之人?您真的明白当初为何他如此不遗余力的推荐自己?许多人何尝不是白首如新,人是如此复杂,谁敢说一定了解他人,纵然是同睡一床的夫妻尚且有可能只是凑合,只是为了同穴。而您的点将台反过来正是一个“穴”字,谁又来解释这个?是谁有意为之的?而生死真的又是两个妇人?

我看过瓢母祠,这是一座大墓,因韩信荣光,可如果没有韩信呢?我看过不少人对她的评价,多是说瓢母慧眼识才,这难道不是牵强?一个老妇怎会有这等眼力,况且如果从知遇角度分析,那也太过于打折,我国历史上伯乐固然少,但也终究不少。那为何瓢母还能脱颖而出,我想那不是出自于意,而是出自于心,只是良心驱动下做自己该做的。

可正是这样一份情让韩信不至于早早见马克思,可也同样让他在看到瓢母的人性光辉下潜移默化。如果说当初蒯彻劝说您独立之时,显现在您脑海里的是瓢母的身影吧。而也正是如此,或许刘邦才知道你的弱点,终于“以情为兵”。而有汉一朝,真正学到这位老祖看家本领的也就是那位,那位为拉关系找出的族谱长度甚至超过大学论文的刘皇叔。瓢母是

最新小说: 悠闲人生:我有一片风景区 亮剑金陵十三钗 围棋:谈恋爱哪有头衔战重要 被诈骗不要慌,反手送他沙漠之鹰 人在封神:微末崛起,吾乃财神 从现代养生开始武道通神 从民国一人开始的神灯异能 寒门权相 一人之下:十岁悟仙法震惊老天师 美漫:完蛋,我被父愁者包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