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暂时没有工作,也还没有正式找工作,直至现在,还待在家中
在老家,这是一个和外面的世界,和外面的世界不一样的环境。在这里,能让我浮漂的心定下来,这种安定是自然,是我在异地他乡所从来没有过的感觉。难怪我国每年春运的数据都在不断刷新着世界记录呢
一年回家里一趟,不管怎样,待个几天,让心定一定。我们都是有家的孩子,飘在那样的钢筋水泥之中,偶尔看到影视里的田间地头,也仍然不忘那样的向往。
归来吧,归来啊,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啊,我已厌倦漂泊——故乡的云
在家里待了已近一个整月,看到了很多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们,当然笔者本人也还在山脚。记得村里有个小伙伴,从小一起长大的,前年结的婚,今年回家听到村中议论说:他家和丈人家打起来了,想不明白,都是结了婚,一家的人了,怎么搞到这般田地?
再一听,原来是当时他们结婚时家里举债,现在日子过得不好,钱没法还。换句话说,就是把结婚时借的钱划到他老父亲身上,不能让小两口还。记得当时我问了一下,我那发小的父亲年龄多大?答曰:65!什么概念,65岁的一个人去还债,还是一笔十几万的巨款。
诸位看官,如果家境好的可能无法理解,但对于一个在社会底层,一个没有其他技能的老人,十几万拿什么还,拿命?
还不是没钱,日子不能过吗——我老妈说
记得晚上看新闻联播,几乎只要涉及到中国的,就压根没有多少悲剧。不是这地方丰收,就是那地方发展,当然现在比古代稍稍好点的是,我还没在新闻上看到“祥瑞”,我还没看到“亩产万斤”这一类的字样——宣宣的节操还没丢完
可为什么两者之间的反差会如此之大?也不知道我那发小的这个年是怎么过的?记得他刚婚后那一年,过年的时候来我家玩,对我说他夜里都睡不着,在床上想到底怎么挣钱。
我还没结婚,虽然感受到了来自现实的强大压力,但还有还手的机会,还没有被逼到他那般境地。其实想想也属正常,谁不是一样——求之不得,辗转反侧!
村子里面还有几家,因为没钱,或者说女方开的条件太高,压根就拿不出钱来,拿不出足够的钱来结婚,至今都还在打着光棍。如果他们是不婚主义者如王思聪,或是看破红尘者如慧能,又或是他们的精神世界足够强大,足以自己一个人生活,如果是以上诸等,那倒也罢了。可是他们是迫切渴望成婚的啊,怎能耽搁的起?
在外打工的人,尤其是农名工,他们没有什么精神上的家园,在工作地也没有什么女孩能够交往,唯一有机会的就是过年回家相亲,可这时光确是不留情的,刀刀催人老!
转眼,一晃,一年过去了,转眼,再一晃,又一年过去了
村里小伙伴大多是没有读过大学的,农村的师资教育实在是太差,村里上大学的就那么几个,现在伴随国家教育扩张的东风稍微多了点。其实我一直觉得大学现在就是做生意——稳赚不赔!现在学校哪还有多少授业传道之风!
君不见现在大学里面那些个拜金主义,那些个魑魅魍魉,真真是一锅牛鬼蛇神。记得前段时间某大学老师为求打赏,竟然发文直述研究生面试为选妃,而且更有意思的是事发后校方的做法——调离教学岗位,去校图书馆任职。这算什么——换汤VS换药?
没有上大学的他们,大多早早结婚,在社会底层,从事最基础的工作——水电工,木工,瓦匠等。我好像和他们谈不到一块去,好像生疏了许多。并非自许高雅,实在是没有共同话题。
他们的生活大致是——挣钱挣1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