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列出数百个选项,全部是各种各样的书籍。
直到这一刻。
杨潇才发现器神系统的良心是大大的好啊,特意提醒他别过早开启兑换功能,因为这个功能真是坑,太坑了。
譬如说,《黄帝内经》上下两部居然各要20点功绩!
这是开什么玩笑,他在街上20块就能买一套,不花钱也能下载一份电子版。
尼玛,扎心了!
杨潇选来选去,最后选了一门六点半棍,很便宜,10点功绩即可。
一道金光闪过,在他脑海化作一册《六点半棍术》,不过数十页纸,详细记载了这门棍术的原理和练法。
他在卧室的床上闭目休息,脑海中依旧能看到整册棍术的每一页,这和他此前在脑海中反复浏览《器经》第一篇一样。
很快。
这一册《六点半棍术》中跃然浮现出一名黑衣武者,手持长棍演练二十八式棍术,起初动作很快,演练了几遍后,速度就变得越来越慢,变成各种慢动作。
杨潇的感觉却更奇妙,他的精神就像是融入在黑衣武者的体内,跟随对方一同练棍。
在每一个招式中,力量和身体肌肉的每一处变化,他都能感同身受。
他没有动,却能像一位练习这套棍术十几年的高手一样,领悟到各种精妙之处,各种细微的变化,各种控制身体的技巧。
这让他心中一阵惊喜,感觉10点功绩还是很划算的,立即去家里后院的杂物房找了一根竹竿,继续在院子里阖目练习。
前后不过几个小时,他已经将这门六点半棍术练的精熟,各种技巧掌握的很熟练,唯一美中不足是各种传统武术对于肌肉的要求都不同,对应就有不同的桩法、练力技巧。
他要想真正发挥出这门棍术的全部威力,还得苦练更久。
此时,天色已经微微露白。
杨潇索性就不睡了,在杂物房找到一块前两年打家具时留下的榆木板材,有三米多长,正好用来做一根六点半棍。
他父亲和四叔都是老木匠,家里有现成的木匠工具。
每年暑假,他也会跟着父亲做小工,打个下手,基本的手艺还是有的,自己切料、刨平、磨圆、打蜡,花了半个小时做出一根榆木料子的六点半棍。
杨潇真的上手练了这门六点半棍,忽然发现到这门棍术天生有点坑,高手打起来很漂亮,其实是以特殊的力道为基础的。
这门棍术最坑的地方是太依赖上肢力量,因为它是贴身缠打的棍术,属于棍术中最难练的点棍,每一招的幅度都很小,靠的就是臂力,双手的寸劲练到位,才能发挥出点棍的杀伤力。
幸好杨潇这段时间连续服用养元丸,体质提升的很快,臂力比过去大了一倍也不止。
农村家庭起床早。
父母也都陆续起来了,母亲做饭,父亲在院子里洗衣服。
杨潇则是继续在后院练习六点半棍,琢磨寸劲的技巧。
因为他脑海里有一个完整的“师傅”,可以直接体验这位“师傅”在练棍时的所有细节和肌肉变化,他每练一遍,技术就成熟一些。
等到母亲的早饭刚做好,周家的人终于冲了过来,开着那辆丰田普拉多新车,还有一辆面包车和一辆三轮农用车,大约有十几个人。
这些车还没有停好,几名青年就气势凶悍的率先跳下车,拎着斧头铁锹冲向杨家。
“杨安顺,你出来,你们杨家真是不要脸啊,出不起聘礼就不要给你儿子娶媳妇,穷要穷的有骨气,不要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你敢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