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一年四季都有风,是学习掌控风帆和掌舵的绝佳场所。
训练一个星期后,张旭培养出二十个航海的少年,这些少年反倒不是最早跟随张旭的那二十个少年,而是头脑聪明力量却不大后加入的少年。上天没给他们强壮的体魄,却背了他们聪明的头脑。
大家船上的一百多少年开始适应船上的一切。为了将来多船出航方便联系,张旭制定了旗语,同时培养了二十个专门负责旗语联络的少年,在船头和船尾练习旗语。
半个月时间,这参与训练匪性十足的山匪完完全全训练成铮铮铁汉。再怎么看也没了山匪的模样。这些人替代没有训练完成的那批人前去剿匪,替换下来的人接着训练。
一部分经过训练的人留在村里护庄,一部分经过训练的人被调到各条船上。
有了船长和旗手,十条二万斛海船每条船配备两名船长、两名旗手,三十名少年士兵,三十名新训练的山匪壮汉为橹工。辽东号则有四十八名山匪,战时操纵叶轮,平时用船橹摇船。其他一百人全是少年。
配置完成的各船舶在辽东号的带领下,开始编队试航。
十一条船以辽东号为旗舰,命令从旗舰发出,十只两万斛海船按照辽东号的指令执行命令、或是快速航行、或是船弩射击、或是强弩齐发……
十条二万斛船在张旭返回张家湾之前就加装了桅杆和风帆,回来后,为了是船舶可以出入有桥梁的小辽河,桅杆改成可以放倒到船上。
这十条二万斛海船也和辽东号一样可以在大海里快速“之”字形航行,新任命的十名船长需要掌控他所在船舶性能。只有对船舶的了解好比自己的手脚一样才能在大海中任意穿梭。
这么又过了一周,崔老太公派人回话:青州的黄县那里三十万石粮食,蓼城二十万斛粮食,一共五十万斛。崔海在蓼城。这么多粮食,买粮的筹备好几天才筹备妥当,就等张旭派船去运粮了。
十几条船之间的配合虽然还不是非常完善,为了将粮食运回张家湾,不得不出发了。
全副武装的船员分乘十一条海船出海,这也是张家湾有史以来最为壮观的一天。
辽东号居中,左右一边五条海船将辽东号护在中央。
十条小船上的风帆升起来,辽东号也升起风帆,使得速度和十条船一致。
辽东号在张升弄出望远镜后在驾驶甲板地上加装了五米高的瞭望塔,方便站在高处用望远镜瞭望周围几千米的情况。张旭此刻站在瞭望塔上,海风习习。看着辽东号两侧的十条海船,想想已经有了将近四万人的村落,自己到这个世界半年多总算了有一些成果,不觉有点小骄傲。
只是在这个世界未免有些孤独。
四万人口还不足以张旭将来称霸中原,四百万还差不多。人口需要慢慢积累,好在距离董卓之乱还有八九年,自己有时间经营自己的小庄园。
海风习习,许多海鸟在空中盘旋,不时啄起海里的小鱼。
船舶进入到沓氏县城对面的岛屿群,这里有大长山岛、小长山岛和广鹿岛三座大岛,还有许多小岛。这么多岛屿,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当属广鹿岛。这三座岛屿百年前是张旭先祖张伯路屯兵所在地。自从张伯路被沓氏李久的武装打败身死后,这三座岛屿就被李氏霸占。可对外却说上面没有人了。有过了一些年,据说岛上有了海盗,落单的船舶通过这三座岛屿群附近时常常消失得无影无踪。
慢慢地,消失在这片海域的船舶越来越多,这片岛屿群便成了船舶的禁区。但凡海船出入皆贴近海岸线行驶。
张旭他们是十一条船的舰队,船舶比寻常的海船要大出许多,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