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戏则必须斟酌再三,谨慎小心,简单的一个眼神都有可能成为决定成败的细节,所以必须要经过反复推敲,才能处理。要知道,仰赖观众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不深追究,选择去蒙混过关,那是在走一条绝路。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任何穿帮与糊弄都是对观众智力的低估,包容错误,不严格要求自己,反而约束别人那样做,本来就是对别人的侮辱。
要想观众买账,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一步一脚印的工作,筚路蓝缕才能开拓。
相比于跌了一跤再也没站起来,找个臭水沟睡一辈子的人来说,蓝云亭难得的幸运,能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一边天堂,一边地狱,傻子也知道怎么选。
谨小慎微,遇事果断,才是干大事的材料。
人的一生中有很多选择的机会,有的是单选题,有的多选,一直被迫做很多一知半解的选择题,而选择决定结果,看起来,选择比结果重要的多。
蓝云亭试着换上‘体验派’的思维方式,多听多看多感受,设想他就是丁伯阳,‘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将自己的内心替换成丁伯阳的内心,丁伯阳的心情就代换了蓝云亭自己的心情。
这一刻,他成了丁伯阳。
丁伯阳的不安和不甘他能感受得到,丁伯阳深埋的愤怒和仇恨他也体会得出。
丁伯阳会做何选择?
他和一般人都不同,少年时父母罹难过世对他的打击堪称是毁灭性的,是导致他性情扭曲的罪魁祸首。
他从不在外人面前表现出自己阴暗的一面,害怕别人知道,也怕吓自己一跳。
面对刻骨铭心的仇恨有人选择血债血偿,如郭建阳用江湖气解决江湖事。有人选择苟且偷生,如曾文广,人善被人欺,不敢还以颜色。
而还有另外一些人,他们比较理智,尽管仇恨已如河水泛滥,淹没了他们的胸膛,但仍然能克制住内心中疯狂的念头,做出最有利的决定,顺势而为,随机而动,丁伯阳就是这种人。
所以丁伯阳这辈子碰见三道坎,每一道坎都没躲过,但是他重新站起来,拍拍尘土,没伤筋动骨成残废。
第一道坎,是丁伯阳骤然间成了孤儿,无依无靠。周遭羡慕的目光消失不见,转而变为鄙夷和怜悯。那时他还年少轻狂,在挫折艰难面前毫无还手之力,学会了独自承受,他失去了亲人,勉强度日,就想活着。穷苦催人奋进,他默默浇灌着他的野心。
第二道坎时,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家,人生美满幸福也就是如此。可挚友孙威的背叛几乎完全摧毁了他,使他彻底失控,激发了他内心深处恐怖的阴暗一面。
仇恨生根发芽而且逐渐发展壮大,吞没了他残存的理智,那段时间他丢却亲情,置家人于不顾,一心就要报复,并最终成功复仇。
丁伯阳遭遇最后一道坎时,他满腔怒火,忍辱负重,只为了妻女的性命,放弃宝藏,结果还是要被灭口。他活了下来,杀掉了赵玉立。可面对赵玉立死后赵家排山倒海般的报复,家人被杀,人人喊打,丁伯阳没有后悔,他做了最大的努力,他只是被逼的走投无路。
……
蓝云亭擦了擦额头的汗珠,呼出一口浊气,从体验中抽身而出,微微有些感叹。
这个家伙心志坚毅,百折不挠,有勇有谋,跟他进行一场大对决一定会很有趣,也会很累。
三道人生的坎坷。
丁伯阳遇到的三道坎,夺走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件东西,亲情友情,以及生命。
由于丁伯阳狠辣隐忍的脾性,蓝云亭必须要对这件事做一次风险评估,做一些必要的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