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熙,孔祥熙怕事情闹大了才作罢,呵呵...我们去那边,我还担心被绑架勒索呢。”
老八赞同的说道“老话说的好啊,贼过如梳,兵过如篦,官过如剃,我这一路倒是觉得就在这什么抗日根据地最为痛快,路上太平,也没有什么厘金卡税的,就是碰到了那些当兵的,看到我们最多也是表情严肃点,连钱都不敢收。”
二哥笑道“好了,我们先去小二说的地方看看,如果大家都同意的话,我们就回信,就在这里投资建厂了。”
三人付了茶水钱,一路打听的走出县城,没走一会儿,就发现前面正在修路,这路修的是一半,另外一半还可以走人,看上去修好后会有六辆马车宽窄,向远处望去,居然看不到底,全是修路的人群,不知道有多少。
荣二哥等人走上前,仔细观察,看到这修路的工具都是上好的钢铁打造的,不禁吃了一惊,民国时期,由于中国重工业的薄弱,加上军阀混战,各地的铁器都很紧张,像这样粗活用的工具大都是生铁,哪里舍得用这上好的钢材。光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到新四军是下了血本的啊。
这时,一辆马车跑来过来,马车上有两个人,到了地方连忙停下叫道“洋灰来了,快来卸下来!我们好再去运一次,不要误了工期。”
荣二哥一听洋灰,连忙看去,一看都是麻皮袋子,不时漏出来的灰尘让他一眼就认定这是上好的洋灰。
他看到旁边有一个大爷正在做饭,便上前说道“大爷,我们是过路的客商,这里怎么好好的修路了,我上次来走,这路不是还能走么?”
说着,他递给那大爷一根香烟,那大爷接过一看笑道“好东西啊,这路是没坏,但却也多年没修了,这不新四军来了,说以后我们这里就是根据地了,要好好建设,组织我们修路建桥,又给足了伙食工钱,你看看,这要修的是上好的洋灰路啊,其实要我说,这些东西都应该拉到前线去打鬼子...放在地上给我们踩,实在可惜了。”
说着这大爷一副看着败家子的样子摇摇头,只让荣二哥觉得好笑。
荣二又问道“我在县城里看都没什么人了,大伙都是来修路了?”
那大爷一副不以为然的说道“瞧你这话说的,这修路能要多少人,来修路的都是离路近的,还有很多去修建水利了。再说,你看看孩子们在不在?”
荣二一看,可不是么,这都是大人,哪里有孩子。
那大爷有些卖弄的说道“新四军说什么再苦不能苦孩子,孩子们都要上学,不过现在先生不够,就先招那些愿意上学的,我那孙儿还算出息,知道要读书上进,这不,去读书了,其实我们这些庄稼人最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了,这几千年来,什么时候不是读书人做官?”
荣二连忙点头称是,心里又默默记了下来,也不再磨蹭,继续和两个兄弟往前走。
修路大军浩浩荡荡,不觉到了中午,只看到开始发饭,荣二凑过去看了一眼,那些做工的也愿意给他看,却是白米青菜加些肉丝榨菜,这样的伙食,庄稼户不是过节都舍不得吃,荣二顿时明白为什么这些人都愿意来做工了。
荣八对荣二问道“这伙食也太好了吧?这样的吃,新四军有多少钱粮啊?听说他们还免了地方半年的税收,难道新四军找到了什么大宝藏不成?”
荣二骂道“哪里有什么大宝藏,大概是打鬼子缴获了很多物资吧,走,我们到小二说的工厂看看。”
又走了几里,可以看到一条大河,远远地就看到一群人在河的对岸忙碌着,荣二远远的看去,已经可以看到一片厂房建立了起来,也不知道是做什么的。
荣二等人在这边探头探脑,姜诚等人在工地上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