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脆找点吃的吧!
今天阳光很强烈,月出带了顶鸭舌帽。院子里非常暖和,经过收拾后,显得格外干净,空气中飘来淡淡的花香,悬浮着几颗蒲公英的种子。
等等,蒲公英!月出喜出望外,蒲公英是一种重要,也可以作为日常的蔬菜食用。记得小时候,姥姥夏天就经常采来蒲公英叶子,倒点酱油、香醋,配上蒜蓉和芝麻,给月出和她表弟当凉菜吃,酸甜可口,清凉解暑。
月出四下张望,正堂前的院子里连花草都没有,蒲公英应该只可能长在后院,后罩房前。她立刻绕了过去,没想到第一项引入眼帘的景致,竟是那口井。
月出瞬间犹豫了。
再往前看,她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古井后,后罩房右,是整整一大片蒲公英地。白色的绒球随风摇曳,不时洒下几顶小伞,悬浮在半空中。
民以食为天!还有什么比填饱肚子更重要的呢!何况昨夜已经有了经验。她下意识的摸了摸放在裤兜里的血瓶,走向蒲公英地。
就在她走过古井的一瞬间——
『啊……』
刚才好像听到了什么?
月出猛然看向井口,什么也没有。她回想起第一次遭遇“尸狗”时的情景,狠狠闭上眼睛,再一睁开。
还是什么都没有。
既然这苏家是盖章的鬼宅,灵异事件绝对不可能无中生有,昨天的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她很想走近井口看看,但又觉“好奇心害死猫”,自己处于弱势,还是防守比较靠谱。
她想了想,面朝井口蹲在地上,一边掏出藏刀割取蒲公英的叶子,一边警惕的盯着井口——管你是“贞子”还是“楚人美”,我都得殊死一搏!
不过话说回来,这蒲公英叶子还真大。她也不贪心,割了一小把,用外衣包好,迅速离开了后院。而那井中传来的怪声,再没有出现。
回到左耳房,月出赶紧烧了一壶水,将蒲公英叶子烫熟,切成适合使用的大小,又取出半份泡面,一起泡了,调料也只用半份。五分钟过后,午餐出锅,虽然蒲公英就泡面多少有点野菜特有的味道,但浸了调和的红烧牛肉汤,吃起来倒也别有风味。
月出不忘白了一眼静静躺在床上的霏江,此时她已经全然忘了他恐怖的身份,一幅“叫你跟我抢吃的,现在没得吃了吧”的表情。这就叫一报换一报!
吃完饭,月出靠在榻头,将昨天在东厢房找到的几本书拿了出来,首先看的就是那《诱魂幡》。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万一这里面有什么明哲保身必备秘诀呢。
翻开书皮,月出便见诗句:
魂兮归来!
去君之恒干,何为乎四方些?
舍君之乐处,而离彼不祥些。
魂兮归来!东方不可以讬些。
长人千仞,惟魂是索些。
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
彼皆习之,魂往必释些。
归来归来!不可以讬些。
……
这不是《楚辞?招魂》吗?以此篇作序,倒能体现出诱魂幡的特点来。
她继续翻开第一页,里面的文字为清代至民国期间的白话文,有点像看《水浒传》原文的感觉。不过大体意思,月出还是能提炼出来的:诱魂幡,就是招魂幡,招引鬼宅的幡旗。这种人体质特殊,阳气不足,精魂精魄皆为最上品,容易被鬼怪近身,如果常年生活在人气兴旺的场所,可破此局。但若流落至乡间野道,变会十分危险。对善鬼来说,诱魂幡可以助他们避离阳气,免生恶煞;但对恶鬼来说,诱魂幡则是“十全大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