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习惯后,刘欣没到一地都会先评估该地是否具有“适宜种田”的条件。
而这个小村庄就十分适合“种田”,首先这里刚刚秋收,村里有粮;然后村外有一道土围,初级防护有了;村子后面就是大山,退路和制筏的原材料也有了;村子离黄河不是很远,地利也有了。
这么好的地方,错过了就不好再找了,于是刘欣立即做出决定:“就地驻扎,伐木扎排。”
刘欣的命令一下,百余骑兵就从村口鱼跃涌入了土围里,而刘欣则在几个亲兵和赵云的陪同下接见那几个乡老,伐木还要他们帮忙才行。
因为后世人看重底层劳动者的习惯,刘欣素有贤名,甚至传播到了在黄河以南的这个村庄,而且有百余骑兵作为武力威慑,很快获得了群众基础,村长答应让村民帮忙伐木——不答应不行,这个时代可没有非暴力不合作的说法,升斗小民面对军队敢说一个不字刀就砍下来了。
虽然发动了全村青壮作为劳动力,但是这个村子的生产力还是十分堪忧,因为整个村子,就只有村长家里有一把斧头,另外两名乡老家里各有一块充当刀的金属片,除此之外全村就没有其它金属了,而刘欣也不放心让士兵将手中的到交给村民砍树,倒不是担心村民拿到刀后反抗,而是担心他们把刀砍坏了,毕竟刘欣仿照后世圆月弯刀打造的马刀不是用来砍硬物的。
在这个没有名字的小村子里待了两天,村民们昼夜加工砍下来的树加工成的木筏刚够载一半人,当然是在不带马的情况下,不过有一点值得欣慰的是,在做出第一个筏子的时候,刘欣就派出一名骑士带着马乘筏渡河,带消息回青州,让张飞带军队前来接应。
这样的信使一共派出了二十人人,虽然在过河的时候沉了十匹马和七个人,但是以剩下的十匹马和十三名骑士应该能把消息传回青州,因为他们不一定要跑回青州,只需要到一些大城市将消息带给刘欣名下的四海商会就行,然后商会自然会把消息传回去。
不过这也让刘欣明白,用自制木筏渡河,损伤至少要有三分之一,这样的损失对于他们这百余人来说是不可接受的,毕竟并不是过了河就安全了,毕竟青州和颖水之间还夹着一个兖州,那可是曹操的地盘,现在他行踪泄露,曹操可能早就备好大军堵他这个“强邻”了。
而且他们之前沿着颖水跑了一天多竟然没用看到一条船,这就很说明问题了,不是有人故意想让他过不了河,就是颖水边有人在打仗,把渡船都征集走了,无论哪一种,对他这一百余人来讲都不是什么好事。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在信使过河后,刘欣已经做出了严防死守的打算,一方面让人把扎好的木筏立在土围后,给这只能防野兽防不了人的土围加固一道,另外一方面让人用村里的粮食制作干粮,还派人入山勘探后路,方便随时遁入大山。
虽然知道这里一定守不住,但是刘欣还是比较倾向于守在这里,毕竟遁入大山就相当于与外面隔绝了,敌人找不到他,张飞的接应部队也找不到。
当晚,刘欣正搂着那个卖身葬父的美女睡觉,门外却是突然想起一阵敲门声:“主公,紧急军情。”
听到这四个字,刘欣一下子清醒了,麻利地起身套好衣服,推开门,看见赵云正一脸焦急地站在外面:“主公,斥候来报,五十里外发现一处大营,约有三千步卒,是走是守,请主公决断。”
“三千!看清楚是什么人了吗?”刘欣忙问道。
“不清楚,斥候说夜色已黑,看不清营中大旗。”
像是想到了什么,刘欣问道:“他们的大营扎得如何,排列是否整齐有序?”
判断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十分容易,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