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战王的能力也是有限的。
在和平时期,一个战王手下有几十个战将,而在战争时期,特别是在跟银河系联盟的全面战争中,一个战王往往统帅几百个战将。
其实,这也是战王统帅能力的极限。
即便是库里亚,也就最多指挥几百个战将。
如果参战的兵力太多,比如像这次,有几千个硅魅军团,一个战王肯定玩不转,也就需要其他战王协助。
显然,这正是库里亚遇到的难题。
损失一些战将,问题还不大,因为一名战将可以同时指挥几个军团,而且一次投入战斗的军团也不会太多。
问题是,如果损失了大部分战王,这场仗就没办法打了。
库里亚不得不承认,他遇到了一个极为厉害的对手,那个叫杨屹的家伙已经找到了对付硅魅大军的办法。要不然的话,在过去的半个月里,他手下的那些人类战兵也不会频繁发动袭击。
要是再拖上半个月,库里亚就只能放弃。
只是,已经有数千个军团登陆烽火星,而且库里亚也不能放弃。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调整进攻部署。
提前发动进攻?
显然,库里亚觉得这是下下策。
很简单,人类战兵频繁出动,而且把矛头对准了战将与战王,摆明了就是在迫使硅魅大军提前发动进攻。因为没有足够多的战将与战王来指挥硅魅军团作战,所以就算有足够多的兵力,也未必能够攻下人类军团的军营。强行发动进攻,肯定会遭受惨重损失,甚至会导致难以预测的结果。
要知道,硅魅战士的头脑都很简单。
如果战斗顺利,那还好说,毕竟巨大的兵力优势足以抵消硅魅战士头脑简单的缺陷。如果战斗打得不顺,特别是在进攻中遭受了惨重损失,投入战斗的硅魅军团自乱阵脚,又没有战将与战王站出来维持秩序,那么只需要一个小小的意外,比如某支硅魅军团在前进的时候搞错了方向,就会导致硅魅大军全面溃退。当数以百万计、甚至上千万的硅魅战士不是朝敌人杀去,而是朝后方涌来,别说是库里亚,就算库图姆亲自上阵,也未必能够让这些头脑简单的家伙停下脚步。
这样的事情,在过去不是没有发生过,而是经常发生。
在过去五千年里的五次格林尼治战争中,硅魅大军多次因为指挥混乱而溃散,最终演变成全面溃退。在第五次格林尼治战争后期的“和平曙光”战役中,就有大约一千个硅魅军团因为指挥无方被全歼,并且由此导致整条防线崩溃,人类军团趁此机会发动进攻,最终打下了“库恩-巴里昂要塞”。
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烽火星上,绝对是一场灾难。
别忘了,库里亚不过是一名战王。如果数千个军团同时失控,以他的能力根本无法控制住局面。
显然,得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为此,库里亚把所有战王都召集了起来。
按照库里亚的意思,每个战王都得从手下的战将里面挑选出一个、最好是几个能力最为突出的,给予他们足够的权力,以便在紧急情况发生的时候,这些战将能够站出来维持军团的秩序。当然,为了便于指挥,这些肩负起“代战王”身份的战将需要向库里亚效忠,也就是在必要的时候得听库里亚的指挥。
显然,这就是问题。
战将是战王的手下,而且是战王最倚重的手下。别说库里亚只是战王,哪怕他是库图姆那样的顶级战王,也没有资格让其他战王手下的战将向他效忠。换句话说,如果这些战王让手下的战将向库里亚效忠,就会失去对这些战将的控制。到时候,库里亚就能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