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份工作而请辞了。能够接替的人,因为各种原因,还没有找到。
宋弥尔转动着手上的这枚东珠,轻笑了一声,眼皮抬了抬,“去我的箱笼看看。”
朱律慎重地点点头,转身去了衣橱附近,不一会,手上便捧着一双精致小巧的绣鞋走了过来。
果不其然,那双金丝线绣重瓣牡丹锦绣双色周边襄珍珠绣鞋上,牡丹花之间盘旋舞动的凤凰口中各自衔着的那一颗东珠,还好端端地在鞋面上闪耀着光华。
朱律将鞋子捧着,也凑到了烛火之下,那两颗东珠也在地面上投下了淡淡的文字。
细细对比。三颗东珠大小、质地、甚至映射的文字几乎都分毫不差。
“有趣。”
宋弥尔细细端详着手里那一颗突然出现的第三颗东珠,如若不是对比,决计不会发觉,这一颗东珠,映射的经文,有一两个字的笔画,不是那么地流畅。相比宋弥尔绣鞋上那两颗东珠流畅有力的字迹,这一颗东珠镌刻经文的人,分明十分小心翼翼,模仿着宋弥尔绣鞋上的字迹。
可这颗东珠出现在温晓晓的尸身前面,如果朱律没有将这颗东珠取走,大家在现场时,必然能认出这颗是属于皇后娘娘鞋上的东珠,接下来面对的,定然不是温晓晓的尸检,也不是对梅玉容的审问,大约她们会在晏山斋耗上一天,甚至不用一天,宋弥尔便会陷入百口莫辩的情境。
哪怕沈湛再信任自己。
宋弥尔自然会想到命人回宫取这双绣鞋作证,又会有两种情境。
一是取到了绣鞋,发现了不妥,可是,自己本就与温晓晓一事不清不楚,再这样自证青白一番,折腾下来,威信折损不说,扫了颜面那是肯定的事。也有可能取到了绣鞋,可这种小小的字迹不一致,说不定还会再次被别有用心地人嘲讽一般,即便沈湛再信任自己,却也难保这种信任不会被磨掉。更何况,这字迹镌刻在东珠上,经过光的映射才能得见,本就十分模糊,若是没有耐心细心,根本就发现不了这一差别,即便是发现了,也不能作为最为直接的证据。
二嘛,则是取绣鞋时发生了状况,一双绣鞋上的东珠,恰好少了那么一颗,那可真是百口莫辩了。
而因为朱律恰好取出了这颗东珠,后面的计划没有来得及展开,而宋弥尔鞋上的东珠,说不定就这样给保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