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倾宋 > 第六百二十一章 暗潮生渚风满席(上)

第六百二十一章 暗潮生渚风满席(上)(2 / 4)

的强汉盛唐么?现在我大明不是当时的汉唐,谁又能保证蒙古不是当时的汉唐?更何况蒙古鞑子骑兵横扫中原时候无敌手的过往,你们都抛之脑后了么,如果不想让这个场景重演,那么最简单的办法,自然就是将敌人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对付蒙古人,叶应武没有丝毫打算手下留情,这他也在那个光怪陆离的梦中向忽必烈一口咬定过的。在历史上,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哪怕是国家久经战乱——这战乱时间要超过宋末,而且江南都被战火糟蹋过——也要举国出塞、追亡逐北。而后来燕王朱棣登基,更是不顾靖难之役对于东南富饶沿海的破坏,四次出兵塞北,所为的自然就是不给蒙古人一点儿喘息的机会。也只有这样,大明才换来了稳定的永乐盛世。

而现在叶应武想要让另一个时空中的永乐盛世在这个时代重演,对蒙古人自然没有手下留情的意思。

“啊!”齐自强顿时明白过来,涨红了脸,愤声说道,“陛下怎么能以夷狄自比?!”

叶应武的目光落在他的身上,冷笑一声说道:“以夷狄自比又如何?如果华夏一直以高高在上、天朝上国之心态看待世界各国,那么何致于前宋被人打得一直龟缩到江南,何致于当时五胡乱华,汉人衣冠只能仓皇南渡?东晋南渡,风景不殊;宋人南渡,还我河山。一次又一次,这已经两次了,俗话说的好,再一再二不再三,这两次南渡的背后,就是成百上千万和你们一样的人死在动荡之中和沙场上,如果华夏不能从其余的民族和国家之中学习其长处,难道还准备再来一次南渡?民族之生存,不在于你们平时怎么瞧不起其余的民族和国家,而在于你们能够从其余人身上学到多少、运用到多少、让自己进步多少,因为只有这样整个华夏才有资格保持天朝上国的地位,而不是几百年强盛之后又来一次惶惶南渡!朕以夷狄自比,就是想要告诉你们,当夷狄比你们强大的时候,你们依旧看不起夷狄,那么就只有失败这一种可能!”

齐自强的脸色已经惨白,而他身后的那些士子们甚至有些羞愧的低下了头。叶应武所言,字字诛心啊。对于他们这些以天朝上国子民自居的人、这些将日月大明挂在嘴边的人来说,这从华夏的英雄、大明帝国的缔造者口中说出来的话,足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之前是有多么的可笑。

南渡南渡,华夏已经有过两次羞辱的南渡了,还打算渡几次?

叶应武只是噙着冷笑看向他们,长痛不如短痛,在这理学思想还没有彻底成为社会进步桎梏的时代,他必须要将一切都打破,不要等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时候、等到维新变法的时候、等到辛亥革命的时候,再让后人们去埋怨前人为什么什么都没有做。

故步自封,相比于别人的进步,实际上已经是在退步。叶应武现在能够庆幸的就是自己穿越的还足够早,一切都还有时间、都还有机会。但是如果叶应武什么都不做的话,再多的时间和机会也都没有用。

齐自强缓缓向着叶应武深深的躬下去:“草民愚昧,谨受教。”

“谨受教!”众多士子们同时躬身行礼,当他们抬起头来看向叶应武的时候,目光中已经有了别样的味道,恍如换了一个人。

叶应武轻轻舒了一口气,他不知道自己挽回了这时代的天倾,但是能不能也带着这个民族走上正确的道路,让这个民族不至于在六百多年后为了数百年前先辈们的错误而付出数千万人死难和成千上万家庭支离破碎的代价。对于一个勤劳质朴的民族来说,这样的代价未免有些惨痛。

至少此时此刻,叶应武的言论和观点在这些士子心中留下了印象,甚至可以说是刻骨铭心的印象。这就是叶应武播撒下的种子,或许他们有一天可以生根

最新小说: 万历明君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人在大唐,父慈子孝 这王是非当不可吗 谍战魅力在生活诡道里 谍战:红色掌柜 战国生存指南 早安大明 将北伐进行到底 慌!把前夫扔给白月光后,他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