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的火爆程度,加上在北美的口碑,两种效应相互叠加,可以预见销量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特别是随着口碑的传播,拿下了北美之后,南美也不是问题了,欧洲也可以期待!
九月份消息传回华夏国内,大部分的媒体和读者都激动了。
“这是华夏文化这十几年最大的收获!”
“终于,除了王天明和老一辈的诗人,我们华夏终于能有当代作品在欧美畅销了!”
“苏文就是苏文,年轻有干劲,这是要制霸国外的节奏呀。有了国外市场,国内称霸还远吗?”
“五百万而已,用得着这么激动吗?再说了,只是童话而已,算不上我们华夏文化的代表!”
“楼上傻帽!人家半年不到就五百万,一年下来是多少?童话的销量可以好几年都稳定在一个数据的。那么,几千万不也快了吗?等有了名气,其它作品还怕卖不出去?”
“看来我之前说苏文十年内可以追上文坛第一人的脚步被推翻了,这样下去,三五年他就能做到!”
上面这位仁兄很快发现,他三五年的说法又要推翻了。
在《小丝儿漫游记》北美大火的时候,《罗密欧与朱丽叶》在欧洲市场也证明了它的实力。
一开始与漫游记的待遇一样,前面一两个月都只是几万册的销量而已,不愠不火。但是当第三个月有几个欧洲大学相继排演了罗朱这出戏对外公演后,情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大学生们对这经典的爱情故事爱得发疯,人人都希望自己是罗密欧或者朱丽叶,人人都渴望能遇到罗密欧或者朱丽叶。
大学生最能带动一个潮流,他们爱罗朱的故事,自然会追求这个故事的原版。
于是,剧作《罗密欧与朱丽叶》有了市场需求,这本剧作,在欧洲也火了。
三个月后,罗朱的销量比漫游记的涨幅还夸张,只用了三个月,也就是从一开始上市半年后,销量就超过了八百万册!
还不到年底,这两本书分别在北美和欧洲突破一千万册的销量,而且两书还相互影响,分别带动了两书在各地的销售。
罗朱在北美的销量也节节攀升,漫游记更是深受欧洲小孩的喜爱,为销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只用了一年不到的时间,除去亚洲中华文化圈,苏文的这两本书在欧美纷纷卖出了一千五百万的数据!
这一刻,王天明也要跪了,他经营了那么多年,在欧美还没有一本书有这个销量的记录呢!
华夏国内的文化人与读者更是惊呆了,没有任何人能想到这一天的到来。
满打满算,苏文也不过是出道两年而已,就做到了王天明都做不到的成绩?
还有比这个更夸张的事吗?
“这是要逆天的节奏呀!”
“我苏大才子果然威武,王天明都给他干趴下了。”
都说墙内开花墙外香,这时大家才想起相比苏文在国外的受欢迎程度,国外市场的脚步反而有点迟滞了。
华夏这些年有出口转内销的传统,国外做出了成绩,国人会深受鼓舞,觉得与有荣焉,对这个做出成绩的人自然喜爱有加。
不消说,苏文作品国外大卖的消息刺激了华夏国内的市场,他所有的作品都受到了积极的影响,就连诗集《人生若只如初见》都在半年内卖出了好几百万册。
之后连春秋出版社都喊出要走出华夏转战亚洲文化圈的口号,大叫着要把苏文的作品卖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去。
在漫游记与罗朱于欧美突破一千万册的时候,文化部的人惊醒过来,一边大呼副部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