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在嘀咕:“BOSS好大的胆子,居然敢自己充当试飞员……”
零能耗那是用来骗人的,每上升1000米,气温就下降6度,等毕若之爬升到6000米的时候,已经快冻成冰棍了,必须开空调不是?这东西还是挺耗能的。
6000米的时候空气稀薄到了似乎爬升无力,该试试俯冲模式了。
三乡雫帮毕若之计算了一下空调和各种小动作的能耗,说:“看来要给机身加上光伏薄膜才能实现永久续航。”
毕若之光顾着打喷嚏,无法回应。
经实测,扣除风速之后,在5000米到6000米之间来回倒腾的巡航速度可达到120公里/小时,算是一艘商用飞艇的水平,不好也不坏。
巡航测试稳定之后,毕若之问了一个关键问题:“我们可以卖多少钱一艘?”
三乡雫:“初创企业最好把利润定在60%,我们可以卖30万美元。每年还可以收3万到5万的维护费。”
毕若之:“唔……两台高配保时捷911的价格,还行吧。”
通过试飞之后,Zero公司发布了新闻稿,Uber公司立即找上门来,因为他们有租用直升机的服务,很贵的,他们看到了新型飞机的前景。一年35万的成本,算10年折旧的话,如果租出去,每天的成本只有100美元,这个价格的酒店一抓一大把呢。
每天的出租时间还可以继续切割,每个小时的成本不到5美元。这相当于出行120公里的成本是5美元,还是以飞行的姿态。这甚至已经比很多的汽车的燃油费便宜了。
这个成本大概只有司机驾驶的出租车的十分之一,所以,当Uber公司做出这样的分析之后,自己都震惊了。
苦逼的的士司机又有新的敌人了,灰机!因为Uber打一开始就准备以无人驾驶飞机做切入点。这种飞机太廉价了,可不是开玩笑的,以后空中交通有可能因为它的出现而变得拥堵,不如一开始就无人化。
……
HyperLoop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管道超级高铁建设的公司,他们在加州建造了一条示范管道。高速交通最大的障碍是空气,突破音障时可怕的音爆是追风的工程师们挥之不去的梦魇。
HyperLoop公司使用了一个技巧,在载具的前端放置一个巨大的大功率风扇,在载具行驶过程中临时性的将管道的空气抽到近乎真空。
在测试管道的运行过程中,他们悲哀地发现大功率空气压缩机的功耗比预料地要高得多,后续的60亿美元的从旧金山到洛杉矶的超级高铁工程被迫搁浅。
HyperLoop的CEO马隆个人搞了一台Zero无人机来玩,在玩的时候忽发奇想,如果这台飞机来的材料可以直接制造真空,如果部署在他的管道里,是不是可以以低廉的成本或得梦寐以求的真空管道?
马隆是个行动派,立即购买了相当数量的真空腔材料来做试验。他的设想是在管道的上部一路放置真空腔材料,材料通过气阀通往管道内部和外部。当材料吸收空气时内部气阀打开,反之,则打开外部气阀,派出空气。
如此不断地重复,就可以得到巨大的真空空间。
一周之后,马隆初步成功了。由于真空腔材料并不昂贵,如果得到Zero公司的支持,将可以拯救破产边缘的HyperLoop公司。
真空腔材料既可以用于制造零能耗的飞机,又可以助力轻松到达音速的超级高铁。当马隆马不停蹄地继续忽悠投资人的时候,诺贝尔奖委员会的人已经在疯狂地寻找这种材料的发明家了。
当诺贝尔奖委员会疯狂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