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帝国(3 / 4)

百晓生了,擦亮你们的狗眼再看看,变!”他把“反对”两个字撕掉,变成了“坚决拥护温莎帝国主义”。

四周的观众都哈哈大笑起来,充满了快活的气氛。在这样的快活中,百晓生还完成了一次产品迭代,因为有人提议“帝国主义不是好词,得改”,百晓生决定回去把它改成“坚决拥护温莎国际主义”。众人称妙。

像爆竹厂、国药房一样成为温莎帝国入侵牺牲品的还有西门子生产的内燃机,因为噪音污染和空气污染被逐出渤海湾市场,生意一落千丈。北京可是内燃机的最大市场啊,帝国主义真是丧心病狂啊。

为了治理私家烧煤炭的燃烧不完全问题,在工业帝国的不断收割下,渤海湾所有的煤矿都被温莎化,要进货的话,过路费也是极为昂贵。

接下来是北方集中供暖问题。虽然仍然是烧煤,但是大型燃烧设备能够以极低的污染排放气体,所以要比私人烧煤烧柴火强多了。

老北京的整个煤炭产业纷纷破产,百姓怨声载道,大量的产业转移到了外地。有多远跑多远,怕附近的几个省很快就会被欲壑难填的鬼子军阀所吞并。没来得及跑的忽然发现北京伪政府好像有破产社会保障出台,修够了小学学分的市民有高达50银元的补贴,而普通市民也有15银元的补贴,挺优厚的。

在郭嵩涛时代,曾经培养了很多的小学毕业生和公会学校人才,这时闻风而动,大量的移民从各地赶来北京,因为高达50银元的补贴太给力了,在一片“死洋鬼子”的骂声中,资本的威力又显现了,直隶省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大移民潮。

大清的人均GDP才15银元,50银元补贴有多少呢?太多了,三倍有余。大家都以为先到先到,后到后得,晚到没得,故而争先恐后,形成了一边骂鬼子一边用脚投票的移民奇观。

北京伪政府也鼓励这种移民,因为北京人伤痕犹在,不好统治,一下子乌泱乌泱地来大批高素质外地佬冲淡反温莎的意识形态那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对伪政府的统治绝对有好处,而且还得到了大BOSS的鼓励。

皇城根儿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移民潮,让这次移民潮高潮迭起的是北京伪政府规划了500银元一套的标准17间房共200平米构成的四合院民宅供新移民居住。500银元看起来好多,可是30年按揭的话每年要交纳的还不到17银元。

注意上面说了,小学学分修够年补贴50银元来着,这补贴的钱都够交按揭款,所以这房子简直是白送的。不过要注意,这里的房子仅仅是房子本身的造价,不算地价,地皮要自己去购买,如果没有钱来买,可以选择老城区(二环路)之外的免地价房屋。

没想到小学文凭这么给力,居然给捞到这么多的好处,那些没有送娃去上学的家伙简直悔青了肠子。用外地佬的话来说就是“小学毕业送一座四合院”,怎么样?来不来?中国人的精明与市侩简直是你不能想象的,整个大清都在骂鬼子的一片嘈杂声中对移民优惠蠢蠢欲动。

二环之外,蓝牙工程机械已经在自动化的平整土地,大片大片的平地很快就有造房机器人过来作业,它们先是砌墙,使用的是传统的四合院材料——青砖,灰瓦就算了。听说过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吗?

传统的灰瓦是能够被揭走的,这太不科学了,所以建造团队经过研究把它改成了仿灰瓦的板材,建造起来更加迅速。从机器人砌墙的速度来看就让人醉了,一块块青砖飞速地在机械臂指尖传送,准确无误地搭建在每一抹粘合剂上,而喷粘合剂的机械臂通过一个大管道输送过来,比挤牙膏还快。

那青砖墙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一层一层地建起来,很快外面的人就看不到里面的建造风景了,可是也猜到那是多么

最新小说: 将陨 帝秦设计师 将北伐进行到底 女穿之大理皇朝 诸天:数值怪从北宋末年开始 慌!把前夫扔给白月光后,他疯了 穿越后,全家集体当逃犯 农家穷叮当,科举当自强 谍战魅力在生活诡道里 谍战:红色掌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