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繁忙的路线上每隔两个小时就有一座大型加氢站,即1000公里。
大洋上,深度动不动就几千米,理由当然这些加氢站都是浮动的,为了固定位置,它们还必须拥有动力,以抵消被风与浪漂移。在唐宁的设计中,它们是正方形,每一个角都有一台巨大的风车,大洋中心的风力极其暴虐,有台风时更是如此。为此,不敢设计成水平轴,而是平衡能力强的H型。
翼地效应飞机的消耗能力惊人,光是风车是吃不消的,因此需要各种方案配合,平台上的建筑全部覆盖上土豪褐的钙钛矿太阳能转换薄膜,房顶上还要漂着一台巨型的水电一体化设备,既增加电力供给,又给平台员工提供水源,根本不用海水淡化。
富余的淡水还可以让员工们种植各种蔬菜,这个平台是100米乘以100米的大家伙,一万平米的空间足够宽敞让员工们发挥才智。为了改善他们的生活,唐宁还特许把那种“年产值12万英镑”的声呐渔叉技术提供给平台上的员工,很显然,他们很可能会向经过的补给船(不一定只是翼地效应飞机)兜售海产。
海上的工作时光可能略显无聊,好在地效机够快,几乎可以让海员们在周末回家跟家人团聚,地效机运力强,为他们留几个座位搭顺风机毫无压力。
海面、高空、太阳都利用上了,想必有足够的电力一分解水制造氢?但唐宁还不知足,还有海面以下没利用上呢。海洋是巨大的太阳能吸收器,而200米以下就是无光照区,所以温差极大。在北回归线地区表面海水温度约23至28度,1,000米深处温度仅约4度。
利用这一千米的温差也可以发电。具体做法是:抽取表层温度较高的海水,使热交换机内的低沸点液体〈例如氨〉沸腾为蒸气,然后推动发电机发电,再将其导入另一热交换机,使用深层海水将其冷却,如此完成一个循环。
这一万平米的方块中集中了四种发电方法,真是能源界的巅峰之作,看情况可能还能为第三方船只补充燃料呢,如果两个港口之间有十个补给站,理论上船只就可以节省10倍的燃料空间,全部换成货物,满满的全是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