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渥授以《孝经》、《小学》、《论语》、《春秋左氏传》,略通其义。军中无事,则窗下作牛毛细字,如寒苦之士,其视世味漠然。
《赠镇南军节度使良佐死节碑》:中国百余年唯养得一陈和尚耳。
元好问:陛下之所以御将,镇南之所以报国,君臣之间可以无愧千古矣。
刘祁:忠义勇敢著名。尝陷北朝,亡归,擢帅寿泗,威望甚重。性好士,幕府延致文人。改安平都尉。尝愤郁无所施,发病死。良佐从其兄在军中,勇冠一时,尝坐擅杀人,将抵死,上奇其材,特赦之。为忠孝军总领,擢御侮中郎将。天兴改元,北兵入河南,良佐从完颜合打力战钧台,军败被擒,不屈死。良佐为人爱重士大夫,王渥仲泽在其兄幕府,良佐从之游,学仲泽书,极可观。且同讲经学,读书不辍,亦一时弟兄良将帅也。
郝经:陈侯胆勇绝世无,也曾深入身陷敌。一夕跃马却南归,追骑畏威不敢及。入朝复使为大将,铃阁萧然见襟量。征南素有春秋癖,礼接士夫尤退让。深知敌情屡献策,常谈不用心怏怏。忧国密坐时拊髀,挥泪无言重惆怅。三峰失利还被执,植立不拜尤愤激。彼此皆帅败则死,椎碎两胫终不屈。临终大呼邈吉烈,豹死留皮在今日。壮哉国士当代无,一死又胜移刺都。
李东阳:汝何官?金大将。汝何名?陈和尚。好男子,明白死。生金人,死金鬼。胫可折,吻可裂,七尺身躯一腔血。金人愤泣元人夸,争愿再生来我家。吁嗟乎!衣冠左衽尚不耻,夷狄之臣乃如此。
张纶:”金末有完颜陈和尚者,一时骁将也。当蒙古初入中原之时,三战三捷,北兵为之夺气。“
家庭成员
编辑
史书记载
编辑
《金史·列传第六十一》
1.《金史》:完颜陈和尚,名彝,字良佐,亦以小字行,丰州人。系出萧王诸孙。父乞哥,泰和南征,以功授同知阶州军事,及宋复阶州,乞哥战殁于嘉陵江。贞祐中,陈和尚年二十余,为北兵所掠,大帅甚爱之,置帐下。时陈和尚母留丰州,从兄安平都尉斜烈事之甚谨。陈和尚在北岁余,托以省母,乞还。大帅以卒监之至丰,乃与斜烈劫杀监卒。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斜烈以世官授都统,陈和尚试补护卫,未几转奉御。
2.《金史》:及斜烈行寿、泗元帅府事,奏陈和尚自随,诏以充宣差提控,佩金符。斜烈辟太原王渥为经历。渥字仲泽,文章论议与雷渊、李献能相上下,故得师友之。陈和尚天资高明,雅好文史,自居禁卫日,人以秀才目之。至是,渥授以《孝经》、《小学》、《论语》、《春秋左氏传》,略通其义。军中无事,则窗下作牛毛细字,如寒苦之士,其视世味漠然。
3.《金史》:正大二年,斜烈落帅职,例为总领,屯方城。陈和尚随以往,凡兄军中事皆预知之。斜烈时在病,军中李太和者,与方城镇防军葛宜翁相殴,诉于陈和尚,宜翁事不直,即量笞之。宜翁素凶悍,耻以理屈受杖,竟郁郁以死,留语其妻,必报陈和尚。妻讼陈和尚以私忿侵官,故杀其夫,诉于台省,于近侍,积薪龙津桥南,约不得报,则自焚以谢其夫。以故陈和尚系狱。议者疑陈和尚,狃于禁近,倚兵阃之重,必横恣违法,当以大辟。奏上,久不能决。陈和尚聚书狱中读之,凡十有八月。明年,斜烈病愈,诏提兵而西,入朝,哀宗怪其瘦甚,问:“卿宁以方城狱未决故耶?卿但行,吾今赦之矣。”以台谏复有言,不敢赦。未几,斜烈卒。上闻,始驰赦陈和尚,曰:“有司奏汝以私忿杀人。汝兄死,失吾一名将。今以汝兄故,曲法赦汝,天下必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