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着,突然“啪”地一声,一条鱼竟然自己跳到艇上来,还活蹦乱跳呢。
“哇,有鱼”,林晓可能是饿疯了,也不什么顾形象了,扑上去手脚并用地紧紧抱住,生怕它溜走了。
大家都很高兴,终于有可以入口的东西了,这条鱼不小,看起来有两三斤重,够大家小吃一顿的了。可另一件事又把大家给愁坏了,艇上没办法生火,看来只能吃生的了。
郑东充分发扬了家长作风,亲自操刀上阵。
“今天给大家做一次郑氏祖传的鱼生,绝对好吃,又肥又美的鱼生咯,保证吃了还想吃,嘿嘿。”
其实郑东并不懂做鱼生,只是在电视上看过,那就依样画瓢呗。
把鱼刮鳞,掏去内脏,再切成薄薄的片。郑东用刀如飞,很快,郑氏鱼生就弄好了。
大家欢呼一声,争先恐后地抢着吃,有东西吃真好啊,感觉比过年还要高兴。
还不说,这种不知名的鱼,竟然饱含水份,每一片鱼肉都晶莹剔透,鲜甜鲜甜的,又能吃还能解渴。虽然有点腥味,但实在是太饿了,一点也不影响大家的食欲。
很快,这条两斤重的海鱼就被大家瓜分干净了。
大家都吃了一点,连平时最怕腥的王丽丽都捏着鼻子吃了几块,没有别的原因,饿嘛,至少是暂时解决眼前的危机了。
“对啊,可以捕鱼啊”,郑东一拍大腿,怎么把这事给忘了。上次吃完的饭剩下的骨头都还留着呢,本来就是想着用来做鱼饵的,一直没起到这茬了。
说干就干,郑东叫上薛大伟,两人研究怎么来钓鱼。
线可以用电线,鱼钩可以用多股铜线做成,诱饵就用骨头,另一头绑上一个救生衣,因为救生衣是红色的,鲜艳的颜色可以吸引鱼类过来,然后放在水里等鱼上钩就了。
两人折腾了半天,好不容易做了几个,在船头和船尾各自放好了。神啊,保佑能钓到大鱼吧。
两人都不是渔民出身,大海钓鱼看着容易,实际上还是很不容易的,何况他们没有好一点的钓具。
钓鱼是个技术活,新渔民郑同学和薛同学,略显笨拙。有时候看到绳子动了,兴奋地跑过去,提起来却啥也没有,反而是鱼饵被咬掉了。
忙了半天,啥也没有,真是气死人了……哎这年头,想混口饭吃真难啊。没办法,再怎么也要坚持下去,他们没得选择,这是生存的唯一可能了。
鱼啊鱼,请快到艇里来。
他们在不断地改进钓具,方法,其他人包括几位女同学也帮着一起出主意。
郑东想起以前看电视看过的记录片,说的是渔民钓鱼的事。他记得人家钓鱼是用船拖着线边走边钓的,据说是模拟小鱼在水面游动来让大鱼上钩。
郑东这么一说,他们也来试试。线要放得长一点,边放边拽,就像放风筝一样。为了不让鱼钩下沉,还在末端绑了一个空瓶子,让它随着洋流漂。
还不说,这方法还真行,功夫不负有心人,等了半天,真的钓上条金枪鱼来,大家欢声雷动,大家都松了一口气,解决了吃饭问题,至少还能多坚持一段时间了。
再接再厉,到太阳下山之前,他们又钓了一条不知什么名字的鱼来,甚至还钓了个大螃蟹,这下晚餐有着落了。
时光荏苒,终于等到日落了,太阳也放下他暴躁的面孔,换成了一副温和的样子,映红着满天的云霞。
躲在小艇阴影的几位同学都跑了出来,大家晚餐时间到了,这次的主食变成“李氏鱼生”--由李倩瑶操刀,两位女生帮忙。
李倩瑶家境好,去酒店吃过不少次鱼身,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