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明末谍影 > 第27章 京 城

第27章 京 城(1 / 3)

古人皆云:“山环水抱必有气”,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华夏文化所一直推崇和追求的最高境界。而北京正是处在这太行山脉、燕山山脉和华北平原三者怀抱交会之地,古有云:“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南襟河济,北枕居庸”。北京,不光是地理位置承北接南,也是南北游牧和农耕文明的融合集结之地。

元在建造大都时,主要设计者刘秉忠秉承了儒家的思想,按照《周礼?考工记》对都城的设计理念:“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同时又融合“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使“天人合一”的思想与儒家思想在大都城的建设规划中得以充分体现。

北京城的建设中,“面南而王”这个理念是毫无疑问,从北向南,垂直南下,形成了一条贯穿整个城市的超长“中轴线”,在此中轴线上,紧傍太液池的东岸,建造宫城“大内”,即后来所谓“紫禁城”。整个城市等级森严,分为内城、皇城、宫城,全城就以中轴线为中心,作为北京城市的脊柱,城中心是金碧辉煌的皇宫建筑,西侧有三海组成的宫苑,以它的特有景观和妩媚调剂了中轴线的单一,宫殿四周是井然有序的街道和胡同,胡同的布局均在大街两侧,居民在胡同居住,安宁祥和。后来,北京城在明代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整合城市总体上向南移动,而且内、外城的城墙一起构成了一个“凸”字形。尽管发生了这些变化,但是体现王权的中轴线以及位于中轴线上的重要宫廷建筑却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亦然以威严的姿态显示着至高无上的皇权。

当吉成一行缓缓地从那巨大的城门洞内走过时,一股不知哪来的豪情从心底涌出,后世的北京城虽然更加庞大和繁华,可是,远远没有现在所见到的庄严肃穆,那是一种发自建筑物自身骨子里的威严之感,看不见也摸不着,就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之中,让人能够霎时间就能感到拘束,局促。

北京锦盛元。

这里是锦盛元在北京的唯一一家分号,坐落于崇文门里街上,这条街是北京内城的主干道之一,规模宏大,各类商家鳞次栉比,商家的各类招牌和旗幡都是五花八门,再加上随风一吹,让人生出眼花缭乱的感觉。相比较而言,锦盛元的招牌中规中矩,在这里面并不算是太过显眼。

吉成一行风尘仆仆到达这个分号时,远远地就看到一位五十岁上下的长袍中年人,正在门口来回踱着慢步,此人个子很高,时不时的还左右张望,样子似乎是在等人。看来,这位八成就是周恒生嘴里常说的京城分号掌柜沈敬斋了。

“老沈!”周恒生似乎很激动地就快步走了上去。

中年人回头一瞧,大声喊道:“哎,这儿呢,老周,老周!”

这几个步子,两人的手就紧紧地拉在了一起,看来这彼此间的关系不浅。吉成几人随即也跟了上来,周恒生激动之余,并没有失态,拉着沈敬斋的手,对着吉成道:“少爷,这位就是京城分号的掌柜,老沈!”

沈敬斋忙道:“哎呀,少爷,多年前一别,都成大小伙啦,你看这远道而来,赶紧进屋坐下来再说!”

吉成也没矫情,跟着沈敬斋就进了去。跨进大门,迎面的是一个一人高的柜台,柜台后面挂着个大牌子,是银子兑换铜钱的标准,旁边写着童叟无欺四个大字,不远处有一张四方桌,旁边摆放着几个圆凳,一个老旧的茶壶蹲在桌子上,就像等待着远来的客人,整个屋子是一副标准的钱庄柜台摆布。

沈敬斋带着吉成一行穿过前屋,后面是一个不小的院子,沿着小径两侧是一排常青灌木,两侧是厢房,正对面的就是正房了。沿着台阶进入正房,迎面是一副水墨山水图,两边对联上书写着“一点公心平

最新小说: 陆长生叶秋白 大明第一贪官 我在北宋吃软饭 一升气能跑多远?我一生气不跑了 逃荒:我的系统能暴击抽奖 东北出马笔记 蜀汉之庄稼汉 上命昭唐 开局当替身,真千金在豪门杀疯了 将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