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最强帝主 > 第240章 无标题章节

第240章 无标题章节(2 / 3)

么“玩”到三十五岁,也就是咸丰皇帝初登基的1851年,一桩“天降大任”,却是突然砸到肃顺脑瓜上。肃顺的三哥端华成了咸丰帝的身边重臣,逮着机会把肃顺推荐给咸丰帝。而就在第一次觐见咸丰帝的时候,“纨绔子弟”肃顺,却是少有的一派端庄严肃,简单和咸丰帝交谈几句,立刻就以一句石破天惊,叫咸丰帝瞬间变脸:严禁令,重法纪,除奸宄!

?

这话杀伤力有多强?此时的清王朝,正是内忧外患加剧的时候,可最叫新皇帝咸丰上火的,却是身边一群不干正事的官僚。清朝吏治发展到咸丰年间,早就上下腐败透顶,大小官员全是连捞带混。而肃顺这句话,却正如一声惊雷,震的咸丰帝豁然开朗:大清要度过难关,就要先重手整顿吏治。肃顺这个狠人,可用!

一句狠话,从此就像一根钉子,在咸丰皇帝的心中,给肃顺扎牢了位置。肃顺觐见过后,立刻就被提为内阁学士。如此火箭速度,当时也惹得官场议论纷纷,好些御史都上书,说咸丰皇帝如此重用纨绔子弟,简直就是脑袋昏了头。但事实很快证明,咸丰帝真没看走眼!

以民国学者费行简的记载:早年肃顺那一派吃喝玩乐的权贵作风,只是一种掩藏自己的方式。也恰是在这段二世祖岁月里,肃顺不但早被鸦片战争的惨败震醒,且以惊人的禀赋,竟然从每天玩鹰遛狗的高调享乐里,低调悟出一套强大的为官之术。以费行简近代名人传的原话说:接人一面,终身能道其形貌,治一案牍,终年能举其词!

就凭这强大本领,得到咸丰皇帝宠信的肃顺,很快就叫好些质疑声都闭了嘴。昔日纨绔子弟的做派彻底没影,反而很快成了“宝”,之后几年里先做护军统领,又陆续调任到工部和礼部,全是当时焦头烂额的职位工作,但只要肃顺接上手,很快就能轻松理顺,打理的有条不紊。咸丰初期的清朝官场上,有困难找肃顺,成了一度惹眼的景象。

?

也就是在这顺风顺水的仕途上,天生傲慢脾气的肃顺,政绩越干越多,脾气也越来越大。这也正是大清朝年年出大事的年月,太平天国捻军英法联军,全都折腾的欢,扶摇直上的肃顺,也是越发着急,哪个同僚犯错,叫他逮着就是一顿修理。就连协办大学士周祖培,签署文书犯了错,直接就叫他当场一顿骂:你这样的人,除了整天多拿国家俸禄,还能办什么正事?!可怜常年混日子都毫无压力的周祖培大人,这下被肃顺怼的掩面哭泣!

二:止小儿啼的反贪强人

不过随着咸丰年间,清朝局面越发糟烂,肃顺也终于认定,必须得践行自己当年那句狠话:除奸宄!于是,当咸丰七年(1857),肃顺调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后,监察大权在手的他,立刻大刀片子猛挥,刮起大清朝十九世纪最狠反贪风暴。

?

首先撞肃顺“刀口”上的,就是清朝内阁大学士柏葰,这位先前备受咸丰帝信任的老臣,却在咸丰八年利令智昏,闹出震惊天下的顺天科考舞弊丑闻。案件真相大白后,连咸丰帝都一度犹豫要不要重办。就连柏葰本人都洋洋自得,身陷大牢时还嘱咐家人:把我流放时要穿的衣服准备好哈。凭我的官职,这事就是出去避避风头的事,充军回来又是条好汉!

可有肃顺在,这事哪有这么便宜?眼看咸丰皇帝纠结不已,对帝王心术拿捏精确的肃顺,又是一句话把咸丰帝燃爆:如今国事危急,各级官员上下推诿,就需要杀一个柏葰来震慑一下。果然立刻激得咸丰帝杀心大起,当场就提笔签字。可笑准备收拾心情去充军的柏葰,听到“斩立决”的命令,当场就吓得瘫掉。涉案的九十多名官员,更是一个没跑。全遭到了严酷刑罚处罚。中国科举史上舞弊情节最严重的“顺天考案”,被肃顺用最血腥的方式处置

最新小说: 将陨 我在北宋吃软饭 穿越后,全家集体当逃犯 蜀汉之庄稼汉 逃荒:我的系统能暴击抽奖 开局当替身,真千金在豪门杀疯了 陆长生叶秋白 东北出马笔记 上命昭唐 诸天:数值怪从北宋末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