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月道:“兴哥,你想好了怎么去疏通这里的交通了吗?”
范兴道:“恩,我一路上已经反复思考过,此间事,关系到太子与魏王之争,太子向皇上举荐我,我就一定要把这件事办好,要不然太子脸上挂不住,而且一定要按太子给皇上献的计策去办事,这样才能让太子在大臣面前更能说上话。只是,我反复思量了两人的计策,太子之计需要耗时耗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办好,魏王的计策却是能立杆见影,我在潼关不能耽搁太久,这事确实难办。”
小月说道:“兴哥,你不要想得太多,所谓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止矣。等明天你去衙门里办完事,后天我和你到潼关附近去走走看看,等到了解了这里的情况后,你再着手去办不迟。”
范兴道:“也只能如此了。”
两人再聊了一会,小月劝范兴回去休息,自己也回去休息了。
第二天,范兴早早的到潼关上去办公。范兴到了衙门前,看到门前已经聚齐了很多的官员和将军,有昨晚赴宴的人,也有一些职位较低,昨晚没见过的,范兴在公堂之上一一与他们见过面,让他们回去各司其职。范兴等各人走后,再熟悉一下潼关这里的情况,就已经到了下午,范兴收拾了一下,就回到兰园。
范兴在衙门里翻看了潼关的典籍资料,知道关上现有守军两千人,除了少量的士兵用于维持交通之外,其他士兵平时都是在操练。范兴心想,现在通关前没有战争,可以把一半的士兵用来平整道路,另外一半保持训练即可,这也符合皇上军民协作的道理。只是潼关的道路自己还不熟悉,需要亲自去了解一下。
第二天,范兴带上小月和阿四,叫上一小队士兵,一行十几个人骑马到潼关附近去了解情况。
潼关是连接洛阳和长安的要道,江南的物资运往北方,可以通过前朝开辟的运河直接运到洛阳,但是从洛阳运到长安,就只能用马驮车拉。长安作为都城,人口众多,需要的物资极多,但是潼关之上一直堵塞,物资运不进去,引起皇上的关心。
一路上,范兴他们一面走一面观察地形地势,范兴拿出纸笔,仔细记下每个地方的山行地势,河流走势,小月和阿四则询问附近乡民,了解这里的情况。
中午休息时间,吃过干粮,范兴让阿四和士兵们聚到一起,给他们讲曹操和马超在潼关大战的故事,马超和韩遂在西北造反,占领长安,用计引诱潼关守将曹洪下关交战,趁机夺取了潼关。曹操带领十几万大军亲征,和马超大战于潼关前。马超据守潼关,曹操过不去,只得分兵渡过黄河,在河西设营,形成两面夹击之势。当范兴讲到马超军来攻,曹操猝不及防,割须弃袍时,阿四和众兵士不断拍手讲好,当听到曹**里逃生,用贾诩之计把马超打败时,又不断叹息。
范兴知道阿四他们还小,喜欢的是英雄人物,但是每一个英雄人物后面,又有多少个小人物的悲剧呢。自己如果跟他说曹操击败马超,是促进北方统一之类的,估计他也不懂,曹超也就没说了。
过了半个时辰,小月走到范兴身边,说道:“兴哥,这里离黄河不远,我们到黄河边上去看看吧。”
阿四说道:“好啊,我也想去黄河看看。”
范兴轻轻拍了一下阿四的头,说道:“你就想去玩,我们是出来查看潼关的道路的,哪有时间去玩,不过你们既然你们都想去,那我们就去看看吧。”
众人听到范兴答应到黄河去,齐声欢呼,一行十几人往黄河边上赶去。黄河在潼关北边,一会儿就到了。
范兴和小月站在黄河边上,只见黄河水滚滚东流,怒吼咆哮,让人站在岸边,心生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