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秦汉戮 > 第276章 主父偃的推恩令

第276章 主父偃的推恩令(1 / 4)

事情还得从元朔元年开始说起(前128年),刘彻的办公桌上出现了三个人的奏章,这三个人无一官半职,他们是典型的以读书混饭吃的屁民。

这三人分别名叫主父偃,严安,徐乐,三人之中,主父偃最有个性,另外两人则淹没在历史的车轮中了,应该说,主父偃的出现给刘彻解决了一个天大的难题。

所以,我们要重点来介绍主父偃。

主父偃,齐国临淄人,此人年轻时学的是纵横之术,所谓纵横之术,说得白一点就是挑拨离间,谈判斡旋,只不过纵横学把它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在战国之时,这一学说曾经风靡一时,而且出了两个极其出名的人,张仪和苏秦。

可惜,纵横之术在张仪与苏秦逐渐就衰弱了,不过,张仪和苏秦应该感到庆幸的是,它们的事业至少没有绝后。

年轻的主父偃对这门学说就颇为感兴趣,他把大把时间花在了这门学问之上,如果主父偃是位学者,那么他的钻研精神实在令人钦佩,不过,主父偃是想靠它出去混饭吃。

这就有问题了,现在太平盛世,你学纵横之术,这不是闭门造车么,你学的东西连饭都混不到吃,学校也不设课,官府也用不上,你学来干什么。残酷的事实沉重地打击了主父偃,主父偃有点学识,却并不受人待见,他的亲戚朋友甚至认为此人不是脑袋被门夹了就是被驴踢了。

于是,看在肚皮的份上,主父偃闭门转学当下正流行的经易,春秋,诸子百家,你不得不承认,主父偃的确是个读书的好料,不久之后,他就略有小成。

他再次出门,希望谋个好职位,他找儒生辩论,希望有人能看中他的学识,可遗憾的是,主父偃学得东西太杂,常常与人话不投机,本来博学的人是很容易受人尊敬的,可主父偃先生实在是不通事理,他跟人辩论有些特点,比如眼看他要理亏了,他就开始诡辩,这时候你要跟他讲儒学,他就跟你讲纵横学,你要跟他讲纵横学,他就跟你讲法学,你跟他讲法学,他就跟你讲儒学,因此,齐国的儒生都不大喜欢这个人,想方设法排挤他。

主父偃家徒四壁,穷得叮当响的时候,去向人借钱,结果被人轰了出来。

主父偃在家乡已经混不下去了,便决定去外面碰碰运气。他去了燕,赵,中山,却仍然没有获得命运之神的垂青,他已经穷得就快讨饭了。

读书人混成他这样,实在不容易,对于他来说,经世报国建功立业只不过是遥远的梦境,他现在最需要的是吃饭填饱肚子。

可是,天下之大,哪里才有他的那碗饭呢?

四十几岁的主父偃混得不成人样,连父母兄弟都讨厌他。他实在没脸在老家呆下去,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好死不如赖活着。

穷困潦倒的主父偃决定再一次离开家乡,而他这一次的目的地变成了长安,应该说,主父偃做了一个很正确的决定,长安乃天子脚下,鱼龙混杂,各方神圣云集,像主父偃这种满腹经纶的人找一个识货的买主还是有可能的,再者,长安商市发达,即便找不到伯乐,哪怕摆个地摊给人写字做点小生意也能混口饭吃,总不至于在齐国受窝囊气。

元光元年(前134年)主父偃到了长安,想方设法见到了卫青,这时的卫青并不是出名的人物,不过因为国舅爷的身份,自然也是长安炙手可热的人物。

主父偃的运气着实不错,他的坎坷经历得到了卫青的同情,而且几番交谈下来,卫青确定主父偃是个肚子里有货的人物。

卫青收留了主父偃,准备等待合适的时机向刘彻推荐他。

有了卫青的赏识和承诺,主父偃似乎看到了走向人臣的金光大道,这不正是他多年孜孜以求的梦

最新小说: 异界争霸之绝世召唤 远山破阵曲 大宋:梁山好汉,开局程咬金模板 谍战,都别猜了,我真是卧底啊 亮剑:我在战场上捡属性 抗战:从炮灰团开始崛起 双穿大唐:富养小兕子 战地牧师日记 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自驾游到大唐,物资每日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