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秦汉戮 > 第271章 卫青从戎入胡塞

第271章 卫青从戎入胡塞(2 / 4)

十年终于磨成一剑,汉武大帝要亮剑出鞘,用弓与剑,血与火来锻造自己的时代。

这一年,匈奴大举入侵,反匈大战就此拉开帷幕。

刘彻的朝廷不乏人才,更不乏能打恶仗硬仗的将领。李广,程不识,韩安国,青年将领公孙贺等个个都是战场好手,然而,四年前马邑之谋的失败让刘彻看到了问题所在。

他需要一个能打胜仗的统帅。

他曾经把这个希望寄托在韩安国身上,韩安国老成谋国,精于计算,可是攻击心不足。他也曾把希望寄托在李广身上,可是这个李广,任边地太守那几年,确实让匈奴闻风丧胆,但问题在于,此兄运气不是特别好,而且自侍勇武,上了战场经常杀红眼,而忘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悲剧会成为李广悲剧命运的根源。

我们知道,在马邑之谋失败后,刘彻揣摩到了用将的规律,也磨练了识人的本领。

刘彻是个聪明人,失败只能让他的目光更锐利。

当郎舅建章监卫青出现在他的眼前时,他就隐约感到这个同样年轻的郎舅有着不同常人的秉性。

卫青沉默寡言,但他的眼神里却透露着一股坚定,这也难怪他能在被刘嫖绑架之后,回来之时不见慌乱,更没有一句抱怨的话。

即便只是小小的建章宫监,有着日益宠贵的姐姐,他仍能礼贤下士,一丝不苟,更重要的是,卫青同他姐姐一样,他能与人为善,待人真诚。

在刘彻看来,郎舅卫青已经具备了统帅的所有条件,他所缺少的只是战火的历练。

现在机会来了。

刘彻郑重其事地把边关的紧急奏报在朝堂上宣示。

他向以此激起满朝文武对于敌人的愤慨,从而形成一股巨大的战争动力。

然而,大臣们的反应无异于刘彻头上的一盆冷水。不少人认为,主动寻找匈奴作战简直是痴人说梦,马邑之谋无功而返的闹剧还历历在目呢。再则,匈奴人入侵又不是一天两天了,日子还不是照样过。

刘彻早已预料到会是这样的结果,一如往年,在匈奴问题上,和亲似乎成了朝廷的共识。

刘彻明白,要扭转局面,必须要用战场上的胜利说话。

刘彻最终决定力排众议,打。

大臣们见皇帝下了决心,也不敢不知死活地起来打岔。

说打容易,难在怎么打?

是分兵迎击,还是集中兵力寻找匈奴主力决战?谁可为将?

前一个问题可以说不算问题,匈奴人一向神出鬼没,踪迹难寻,要寻找它决战恐怕比打赢它还困难,所以,毫无疑问,只能分兵迎敌。

至于将领人选,刘彻心中早已有了名单,讨论不过是走个流程而已。

骁骑将军李广领兵一万出雁门,轻车将军公孙贺领兵一万出云中,车骑将军卫青领兵一万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领兵一万出代郡。

刘彻很快宣布了自己的任命。

但是听到这个任命,大臣们还是愕然了,如此重要的战役,统帅只有李广,公孙贺是老面孔。李广自然毫无疑义,年轻的公孙贺虽然略显稚嫩,但好歹在战场上遛过几回,见过几个匈奴人,马马虎虎过得去。可后面两位就让人捉摸不透,卫青,公孙敖并无军旅经验,据说连人都没杀过,居然做了将领,实在是有点荒唐。

不过,大臣们转念一想,咱们这皇上从小就折腾惯了,现在国泰民安,无事可做,肯定把皇上憋坏了,再说,卫青也算外戚新贵,皇上有意给他建功立业的机会也不难理解。既然如此,那就让皇上再折腾一回。

最新小说: 双穿大唐:富养小兕子 战地牧师日记 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自驾游到大唐,物资每日刷新! 谍战,都别猜了,我真是卧底啊 异界争霸之绝世召唤 远山破阵曲 抗战:从炮灰团开始崛起 大宋:梁山好汉,开局程咬金模板 亮剑:我在战场上捡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