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听听我的故事吗?“他突然以一种近乎恳求的语气在乞求我。对于他的变化,我感到十分意外,但是也想不出更好的回答他的方法,只好点点头,算是默认同意了。
火车这时候驶入了隧道,方才还明亮的车厢霎时间暗了下来,车厢内的灯也开了,仿佛就如在夜间行车一般。Brook也不回过头,继续盯着窗外无边的黑色。过了一会儿,终于缓缓地讲起了他的故事......
“我其实也不是纯正的德州人。应该是从我记事开始,他们就告诉我,我是从墨西哥那边来的。“
“谁们?孤儿院的工作人员?“我问道。
“嗯,你先听我说。“他把头上的警帽摘了下来,攥在手里拨弄着,一面继续说,“我在孤儿院里其实也就待了三四年的时间。说实话,平时人们总是在强调我们的这种福利设施做得有多好多好,我们能够享受多么多么好的待遇,有和别人一样的平等的权力。他们是根本没有体会过那里的日子是怎样的。“
“其实我们过得真的就完全是XX。“他继续讲述道,声音开始变得有点小,甚至带了一点怨恨的情绪在里面。“那里面所谓的义工和教师,不过就是一些因为吸毒或者酒驾飙车问题而被判罚社会服务令的闲杂人员。他们自己都应该是被教育的对象,却被用来'教育'我们。“
“他们每天不过就是等有警局的监察来看的时候才好好表现下,装个样子。等监察一走,立刻就原形毕露地对我们凶悍起来。每天都拿面包店里最陈旧的面包来糊弄我们,动辄自己不开心了,拳打脚踢那是常有的事情。“
我感到有些意外,倒不是因为我只在电视和报纸宣传上看见过他所说的“被包装的“孤儿院,而是因为德州本地的几个社会福利院,我以前曾经和几个朋友走访过。当时给我的印象是,尽管里面的条件(基础设施什么的)的确比较老旧,但是那里的孩子们总体来说身体都很健康,心情的话,看上去至少还算很快乐的,反正比Mary要好很多。而那里的老师和工作人员也都对孩子们很和善,很友好,总能和他们打成一片。
还记得有一次我们去走访的路上正好碰见一个老师,也就是Brook说的所谓“社工“,正带着两个孩子从镇上买东西往回走。这时候天突然开始下雨了,而他们只有一把伞。于是那个社工就把自己的伞给那两个孩子一起用,在我们开车追上他们之前都是自己淋着雨走。当时我觉得非常感动,也又一次深深地钦佩着老美对社会中每一个个体无微不至的基本关怀。
但是Brook说话时的语气和神态,又让我很难不相信他所有的遭遇的真实性。我只能认为,可能是过去和现在不太一样了吧,也或者他所在的地方我并没有探访过。
“我在那里住了大概就三四年的时间。后来,到了上小学的时候,我就坚决要求选择寄宿制学校,彻底摆脱那种可怕的生活。于是吧,我就一整年都在学校里面住。那会儿学校门口有一个已经退休的老警察站岗,他知道我的事情以后很同情我。在春假和暑假的时候学校的宿舍都是关门的。于是他就让我到他那里去。“
“所以这也就是你想当警察的原因喽?“我问道。
“哈,算是半个原因吧。“他笑着点点头,情绪似乎比刚才好了很多。“他没结婚,所以他家里原来也就只有他一个人。,我过去以后,基本上他就把我当亲儿子看待了。倒还别说,后来学校里面开家长会什么的,老师倒还真去找他了,哈哈。“
“你真的很幸运呢。“我说。
“嗯嗯,是挺幸运。“Brook顿了顿,眼神里的刚才还闪烁着的一点自豪和快乐又开始渐渐黯淡了。“后来,也应该就是我小学时代的最后一个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