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回忆。我连忙转过头,发现原来是NAC(此处化名,予以该电视台充分的尊重)那个经常做“同志公益”新闻的记者John(化名)。前些日子,他专门跑来找我,说我的事情在当地比较知名(呵呵,其实我并不知道算怎样的“知名”),希望对我和我“老公”做一次采访,一次人物专访。当时其实我已经和“老公”之间的关系很紧张了。但毕竟我一直把John当作自己的朋友,所以尽管十分不情愿如此“消费”我们二人的生活,我还是比较爽快地答应了他的邀请。当然,还没等到采访日,我就已经失去了他。
“John,“我想了一会儿,缓缓地说道,”特别不凑巧,我老公这些天出差了,要好久才能回来。要不你看这个采访再放放?等过几天再说?“
”哎呦,咋还整这样啊?“John显得有些不满意。他短暂地掏出手机看了一眼,拿到我眼前,”你看,主任今天说我们必须要把这个人物专访做好,并且争取在PrideDay游行前播出这个节目,这样到时候一定会全国性轰动,会有更多的人走上街头,促进同志平权。“John说话的时候眉飞色舞的神态,丝毫无法隐瞒他内心深处对于搞个”大新闻“的渴望。
我坐在一旁默默地听着,也不说话,就静静地看着他滔滔不绝地讲着这个采访如何如何重要,如何如何可以号召更多的人”上街“,如何如何改善德州人民对同性恋不宽容的态度,以及推行同性婚姻合法化(那时美国还没有合法化)等等。他涛涛不绝地说了一大堆,从东扯到西忽悠完以后,终于切入正题,“要不,你就先一个人接受我们的采访吧。”
“一个人?”我有点惊讶,“你们不是需要我们一起,这样效果才更好吗?”
”也无所谓。反正你的故事好些人都知道,“John满不在乎地说道。他把手伸进包里翻了翻,顺手摸出一本小册子扔给我,”这个就是我们差不多要问的问题,你拿去看看,熟悉熟悉准备准备。明天上午我们去找你,就这么定了啊~“John说完,也不等我发话,直接就招呼他的同事们一起喝酒去了。
我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低头看了看摆在面前的那本白色的小册子,凝视了良久。终于,还是拿了起来,开始翻看里面的内容。几张薄薄的纸,用一个黄色的书夹夹着,轻轻一拿,竟又不小心把指尖割破了。
我无奈地摇摇头,吮了两下手指,缓缓翻开文件的第一页。
”请问你和你的男朋友过了几年了?“
”你们在一起感觉怎么样?“
“有没有经常吵架?”“一起出去旅行吗?”诸如此类的问题,几乎是千篇一律,百看不厌。之前为了所谓“同性恋政治正确”的平权宣传,我和他也一起参加过两次当地电台组织的谈话节目。虽说那时我更大程度上感觉到的是他们对有多少同性恋能结婚的关注度远远大于我们两个有多幸福的程度,但是能够获得一个机会向大众展示自己的生活,那时的我还是很开心的。当然,这次略有不同,是对一个已经失恋的并且身患重病的患者的采访。不过想来想去,我这个人还是比较喜欢出风头。采访,也就采访吧。正好一起热闹热闹,也给已经毫无生机的生活再添一点情趣。
下午的时候我特地又跑到大学城里的一个商店去买了身还不错的格子衫和牛仔裤。不仅仅因为这是德州人的一种标准的打扮,更因为,我已经好久没有给自己买过新的衣服穿了。日日夜夜做项目,积劳成疾,再加上很多辛辛苦苦挣来的工资都要拿去给他还赌债,和支付每月的房租水电费等等,已经让我能够自由支配的现金所剩无几。回去的路上,我竟莫名地感觉到了些许轻松,迎面吹来微凉的秋风,我竟不自觉地哼起了那首熟悉的老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