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皓走在山道上,两旁是数之不尽的桃树,枝繁叶茂,一颗颗未熟的桃子挂在树枝,压得枝头弯了腰。
山路平缓,一顿饭的功夫素真观引入眼帘,素真观的山门很普通,就如同江湖上随处可见的道观,没有任何出奇的地方,唯一不同是无数岁月沉淀的深厚底蕴,让人看上一眼,便心生敬畏。
素真观是道祖座下弟子所建,二千年前,道祖游历天下之后,与太和山结庐而居,收弟子七人,著书“道德经“,道门由此而来,七名弟子学成之后下山历练,最终大弟子继承玉虚观,其余六子以”道德经”为根本,建立分支道派,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三派泯灭在历史长河,最终只剩下“龙湖山正一道派”、“终南山全真道派”、“桃山素真道派”。
素真道派是道祖唯一女弟子所建,也曾盛极一时,可最终也败落,素真道派虽存,但已然不是道门主流。
山门处有两位月白道袍的年轻女弟子在打扫,你一言我一语,不时传出清脆的笑声,极为惬意。宋皓来到近前引起两位女弟子注意,两人颇有些意外,素真观除初一、十五甚少有人前来,其中一人客气问道:“这个公子是来烧香祈福的?”
宋皓给人的感觉绝不像江湖中人,亲和温润,给人的第一印象不错,总能让人对他生出几分好感。
“这位姑娘,在下玉虚观宋皓,前来拜见李素真李师叔。“宋皓打揖客气的说道。
宋皓自报家门,尤其是玉虚观三个字令两位姑娘微微一怔,颇为惊讶,看向宋皓的眼神发生变化,有几分警觉。
宋皓见到两人变化,有点摸不到头脑,素不相识,如何会这样?
刚才跟宋皓说话的女弟子看了一眼同伴,同伴心领神会,拿着扫帚快步进了观内,眼见女子身影消失,另外一名女弟子语气少了几分客气,淡淡道:“原来是同门师兄,请稍等,师妹已经去通知观主。”
女弟子话音一落,便将宋皓晾在一旁,自己则站在观门口看向宋皓,跟防贼似得。
宋皓见了,微微蹙眉,既然是同门,哪里有拒之门外的道理,连基本的待客之道都不懂?更何况我出身道门祖庭?
宋皓感觉自己被轻视,但没有发作,毕竟这里是人家的地盘,而且他本身也不是占理不饶人的性子。
过不多时,拿着扫帚前去通报的女弟子返回,向宋皓说道:“观主有请宋师兄前往清月殿。”
宋皓闻言点了点头,在女弟子的引路下进了素真观,踏入山门,素真观的前院景色一览无遗,雄伟殿宇,参天古树,简单却不空旷,处处显露出它悠久的历史。
清月殿非前院正殿,行走在蜿蜒长廊,可看到很多同辈女弟子,或闲谈交流,或练武比剑,给人的感觉如同世外桃源,完全没有外界的喧嚣,清宁安雅。
宋皓这么一个外人出现,自然引人注意,看着宋皓窃窃私语,一副好奇模样,走过前院来到后院,后院清幽,层峦阁楼林立走廊左右,淡淡的花香飘荡在空气中,令人浑身舒爽。
素真观并不大,片刻功夫清月殿引入眼帘,殿门大开,里面主座左右分别坐着一位年长道姑,女弟子站在殿门口道:“禀告观主,玉虚观宋皓宋师兄带到。”
主座左侧道姑点了点头,轻轻挥手,道:“宋师侄请进。”
引路女弟子躬身退出大殿,在殿外等候,宋皓踏进大殿,恭敬向左边的道姑行礼道:“玉虚观宋皓拜见阮师叔。”
素真观观主名叫阮星,道号妙星师太,是一位成名多年的九品高手,她与妙真师太还有李素真都是上代观主亲传弟子,三人中她是大师姐,武道天赋却逊于两位师妹,虽如此却最终成为观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