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仓就是衙门中储粮的地方,仓斗级就是后世负责仓物的出纳,仓夫就是看守管理各仓的杂役,仓夫和仓斗级相互监督,相互核对保证粮仓的实物和账本一致。)
书生学子在仓斗级和仓夫的帮助下,终于在天黑前清点完了县仓的赈灾粮食。天黑后,书生学子们回到客栈开始商讨明日赈灾事宜,白天典史代表县令大人也和大家许诺了,书生学子们如果在赈灾过程,有个别几人表现突出的,将会得到县里嘉奖,县令大人并将会上奏朝廷为这几人请功,这样这几人就算是在朝廷里挂上号了,对于这几人以后的仕途有着很大的帮助。所以这群书生学子又像打了鸡血一样,亢奋起来,人人都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希望自己在赈灾过程中有所作为,可以脱颖而出。
这群书生学子不愧为本县科考的佼佼者,拿出平时揣摩八股文的方法,硬是把典史所说的“突出”二字揣摩的淋漓尽致。何为突出,就是需要这群书生学子相互对比,如何对比,就是一群书生学子用同样的资源做同样的事产生的结果做比较。这一琢磨,把后世的分包制给琢磨出来了。大家一致认同划分区域,施行分包制,这群书生学子连同杨越正好十六名,按县城东南西北四城门划分,每四个书生学子一组,负责一个城门的难民赈灾。
为了公平起见,小组负责哪个城门的赈灾由小组派代表抽签决定。杨越,朱守仁和董学傅外加一个大嘴巴书生周庆生,组成一组。周庆生就是白天在去县衙路上到处向路人嚷嚷的那个大嘴巴书生,由于他的大嘴巴都没人愿意和他组队,最后还是朱守仁好心邀请了周庆生来他们一组。这会杨越,朱守仁,董学傅和周庆生这一小组抽到了负责东门的难民赈灾,其余各小组分别抽到了南门,西门和北门,在书生学子各自组队抽完签后,这群书生学子又按刚刚清点完的赈灾粮食平均分成四分,最后大会解散,各小组自行讨论赈灾安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