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炳坤身形一晃,出现了一瞬的恍惚,但紧接着就强行止住身形,后撤半米。
“狮吼功?”赵炳坤甩了甩脑袋,再度后撤,有些惊疑不定。
杨子夫龇着牙笑了笑:“嘿嘿……”
杨子夫得势不饶人,再度起身上前,贴近之后就是一招“虎抱头”,凶狠的肘击砸向了赵炳坤的头部。赵炳坤脚底下交错,贴着杨子夫的侧面“滑”了过去,左手贴向杨子夫的侧腰。他的动作十分隐蔽,而且活动范围和幅度都是十分的小,围观者中鲜少有人看到他的动作,但是杨子夫感觉到了,他自然是不敢就这么被赵炳坤击中,快速变招,拍掉他的手掌。瞬间的攻防招架他清晰地感觉到了赵炳坤身体中蕴含着的爆发力,他毫不怀疑眼前这位也是得过真传的有缘人,修习的吐纳法门恐怕不在自己之下。
要知道,杨子夫家里的“三息养心法”可是老祖宗祠堂里传下来的,至今掐指一算,恐怕不少于五百年了。能毫不逊色于其的吐纳法肯定不会是五块钱印刷版的地摊货。
两人一边游走一边对拼手上功夫,一时间竟是旗鼓相当谁也奈何不了谁。杨子夫的优势在于年轻,力量水准高,而且想法丰富,天马行空,各种变招层出不穷。而赵炳坤则是长于打法灵活多变,游走犀利,进退之间总能抓住空门,眼光可谓是毒辣无比,再加上虽然已至中年,力量上正从巅峰慢慢退化,但胜在肉重肌沉,耐力似乎要略胜一筹。
看上去两人陷入僵局,一时间亭子里只能看到综合交错的人影,两人俱是已经看不清面目了,眼睛很难跟上他们的节奏。眼见两人打得漂亮,外面的人都纷纷掏出手机开始录像,不时能听到有人大喊“牛B”“好强”“高手啊”,但更多的则是下意识地屏住呼吸,不敢发出声响。
两人的交手速度越来越快,渐渐地都不再用眼睛观察,转而凭心意揣摩预测。杨子夫默默地算计着赵炳坤的极限,对于僵局他一点也不担心,相反,他很有自信。或者说任何时候他都对自己充满了自信。他相信,赵炳坤也一定是这样,否则一个畏缩怯懦意志不坚的人怎么可能把功夫练得如此精妙?
赵炳坤,小宗师!
但他不知道的是,赵炳坤心里已经开始叫苦了,赵校长显然没有料到这小子一身技艺竟然如此驳杂,除了中规中矩的五行拳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形意拳,就这么一会功夫少说他已经认出了有四种拟形,更别说那些一时看不透出处的散手了,简直是他娘的坑爹啊。练着这么多种拳法,就不怕贪多嚼不烂?
如果他知道杨子夫十五岁就五行大成,十二形粗六种,精三种,髓意皆通又三种的话,不知道会是一副什么表情。
估计就是活见鬼了吧。
杨子夫心中已经有了计较,赵炳坤的八卦掌确实精纯,所配合的吐纳之法也是精妙,但今天对上他却只能说一句胜算不大。
因为赵炳坤没有杀气。
天下所有的武道家,只要是追求实战的,其武道宗义归拢起来都不过一个字:杀。杀得快杀得多杀得好,那才是好功夫。技击是杀人术,只要是练功就一定会对自身造成一些损害,这也是为什么成名的武道家都会有自己的吐纳之法。所谓练武强身健体,只能说是可以提高一些自己的肌肉强度,但这点益处与练功时造成的伤害比起来简直是毛毛雨。你每天做一百个俯卧撑,跑五公里或者跳广场舞练广播体操也一样有这种效果。但是练武功一个不小心,换气时就有可能走错路子伤了肺经,亦或者运动时对肌体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
所有的内家拳都是杀气腾腾的,它们都讲究一个刁钻狠辣,只要把你打得浮空起来,紧接着就是毫不犹豫的一击必杀。这与个人心性无关,只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