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甲壳动物在栉水母身上产下后代,等它们长大后便吞食掉寄主。水母吃甲壳动物,甲壳动物也吃水母,很难分辨谁是这场盛宴的来宾或食物。
但水母也会自相残杀。海月水母有时一起游走,而且是以令人惊异的数量规模在一起,因为它们不知道等来的会是什么。一只怪兽水母正在诱捕它们,它使用一个有毒液的网兜,这个网可以伸长十米,刺人的细丝将海月水母慢慢拖向半透明的钟罩中,在那里它们将被溶解分化掉。连水母这样的浮游生物也有大白鲨级的敌人,三寸长的瓜水母有颚,它的嘴有一排齿状的尖钩。瓜水母附着在猎物身上,然后扩张自己的身体,直到大的足以吞噬猎物——这种伸展能力是胶质躯体的另一项优点。
水母也不全是孤独的旅人,管水母是最大的一类浮游生物。最长的管水母可能超过五十米,像一串美丽的气泡游弋在深蓝色的海水中。管水母可说是一只动物,但称它作一只动物又大有问题。它既不是单一个体,也不是群体,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动物。虽然管水母像水母,但其实是一个包含水螅体及水母体的群落。复杂的管水母包含四种基本的水母体:游泳个员——泳钟,基本上是由水母伞状体变异而来,变异程度不大,只是比普通的水母少了下面的触手。有些管水母具有规则排列的泳钟,靠着肌肉的节律收缩,推动管水母以华丽的“圆舞步”转圈移动;漂浮个员——浮囊,是一个气胞囊,里面充满了气体,成分接近于普通空气。它本身不移动,负责让管水母漂浮在海面上或悬浮在一定深度。浮囊可能是由水母体或是水螅体变异而成。管水母最常见的两种,帆水母和僧帽水母,只有大的漂浮个员,没有泳钟。僧帽水母是一种暖水管水母,它竖起充满气体的脊鳍,也就是浮囊,随风向改变角度便可前进。在水面上漂浮的淡蓝色透明囊状浮囊体,前端尖、后端钝圆,顶端耸起呈背峰状,形状颇似出家修行僧侣的帽子,故取名僧帽水母。又因其囊状部分酷似十六世纪的葡萄牙战舰,又被称葡萄牙军舰水母。这是个绝佳的系统,如此一来,它们不仅能随波逐流,经常大批地被浪冲到港湾或海滩上,还能越过海面散居各处;除了泳钟和浮囊,管水母还有保护个员,又称覆盖器官或苞片,这是变异得最奇特的结构:通常是平的,像一面棱镜或一片叶子,形态和功能都与水母体大相径庭,但却是从水母体变异而来;还有繁殖个员,可以分裂出无性繁殖的芽体。大多数管水母的芽体并不脱离母体,而是附着在母体上释放精卵细胞,就像****一样。此外,管水母还有三种基本型和数千种衍生型水螅体:一是进食个员,又称虹吸管,是一种管状结构的水螅体,每根管都有一个独立的胃和喇叭状口。一个漂浮个员即浮囊下面能附着大量的虹吸管,也就是大量的进食个员;二是捕食个员,又叫指状个员,是细长的触手,负责捕捉小动物并把它们送进虹吸管里。有的管水母的触手超过十五米,上面到处都是小红点,每颗小红点都是一系列的刺细胞。触手交织成网,诱捕猎物,也兼有保卫的功能。管水母因此是掠食性胶质浮游动物。它钟状的头下,连着一串的胃和触手,每个胃会利用触手自行觅食,用来抓住任何误闯的生物。这些致命触手不只喂饱它们的主人,管水母类也解答了一个延续数十年的谜题,关于一种有绿色大眼睛的小鱼——大鳍后肛鱼的困惑。它的头顶有透明护罩,也有朝上的管状眼,亦称管眼鱼,因此视野范围狭小。它向前的嘴巴无论如何也放不进眼睛往上看的视野内,如果看不见自己在吃什么,怎么可能有效猎食?但它往上看的眼睛可以在头部向下时,变成往前看的位置。它跟在巨大的管水母类动物下方游动,只要看见水母触手抓到东西,就把身体和嘴巴往上转,抢走食物,再把身体往前往下转,继续沿着摆满小菜的漫长水母身躯住前游。头顶的透明护罩能保护大鳍后肛鱼,避开遭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