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道教圣地閤皂山,地处神州中南,香火鼎盛一时的灵宝派即发祥于此。灵宝派此代祖师葛玄素有活神仙之名,在人间流传了许多呼风唤雨、役使鬼神的故事,但此番风流人物却在一日讲经时逐云而去,随即不久,灵宝派五百余人也在一个雷鸣之夜一夕而散再难寻踪影,巍巍青山只有一句真言“閤皂山里千年渡,古来传承有真仙”化显在世,神秘莫测,而这也使得世人猜测葛玄已得了传承成仙而去。
此番消息传遍天下,一时八方皆动,閤皂山再不复清净飘渺,世间千百教派、万千散修皆都向閤皂山熙熙攘攘而来。但閤皂山自那日五百徒众一夕而散后,就仿佛是一幅画贴在了这方灵山秀水之中,可望而不可攀,任众人使出百般手段,却只能在山地打转而无法向山顶前进一步。这番古怪不仅使得众人大为沮丧,但同时又更加笃信真仙传承的存在,于是或各门各派或散修高隐俱都在山脚下长驻起来,俱有不进宝山不罢休之意。
这般喧闹间三年弹指而过,众人手段使尽仍不能一窥仙缘,但天生大道,自有乘气运者能依势寻法,于茫茫往途中踏出归路,是故总有惊艳的传说代代相传。
这一日,晨曦方显,閤皂山山下便出现了一个少年,年约十三四岁,眉目清秀,一身道士打扮,背上一把木剑,却手托着铜钵,本为不伦不类,但在其身上偏偏又相得益彰韵致天成。
这少年甫一出现便引得了周围多数人的注意,于是便有一人打趣道:“小友这身打扮好生奇怪,修道却托佛钵,参佛却着道袍,究竟是道还是僧呢?“
少年看着这人充满浓厚戏弄味的表情,随又扫了一眼此人帽子上醒目的一朵云标志,轻轻一笑:“头上一朵云,人间花百家。若问道何去,道从云中发。可是云中派前辈?”
那修道人很是自得的哈哈一笑道:“区区正是云中派花半山道人是也。”
那少年点点头,接道:“云中派发于祖师花生花,言浮云若浮生,自有道蕴天生,本崇尚随缘无为,却也暗合道法自然的真意。却为何近年曾闻,贵派四处招收女弟子以双修悟道,难道“人间花百家”却是说的云中道法需得阴阳合修才能开出道之花么?”
花半山道人听得此话便是脸上一红:“小小道士,佛道不分,又懂什么大道?我云中派讲究阴阳双济,其中有万般玄妙,小道士莫要胡言乱语。我观你如此年纪修行却还未至第一重境界初鸣,显是资质驽钝,缺偏偏摆出佛道同修的派头,看来也不过是夺人噱头罢了!”
说罢,脸上又挂上许多鄙夷之色:“看你这般,显是杂门小派出身,不会连修行启蒙经《长生歌诀》里的九个境界划分都不知道吧。”
这名少年正是忘真道士和如真和尚的宝贝徒弟,那躺在冰镜中的绝命少年如来,忘真和如真在唤醒如来后交代一番就将他送到了这閤皂山。无来两位师尊法力高强神秘莫测,对无来又是宠爱有加,自然会传这基本的《长生歌诀》。
无来此时看着众人或戏谑或淡漠等诸色不一的神态,心里轻轻一叹,将手中佛钵轻轻一敲,众人顿觉有一道宏渺的长歌之声传来:“
世间人人念长生,长生修行有九境;
一境炼气成涓液,丹田有声凤初鸣。
二境点滴汇成海,长海一望性通灵;
三境腾云结金丹,修行至此脱凡间。
四境破妄化元婴,五行俱用道理明;
五境合道神出窍,平山竭海乾坤动;
六境通神晓因果,渡劫了因可飞升;
七境真仙果位成,璨璨仙榜有真名;
八境三身可做祖,一方世界称大圣;
九境混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