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玄幻魔法 > 时间镇 > 第11章 前言二

第11章 前言二(1 / 4)

下面的故事,又来自于人类世界。

谶名,是指一种在祭祀时所称的物或人的隐名。物的谶名是指由烛确定下来的山川河谷的命名顺序,如禹林、招摇山等;人的谶名则是指由第五纪十位远古先民所确定下的各自的家族代号。不同于我们现代的是,第五纪的人们有名无姓,即使随着科技逐渐发展,人们的职业相互混杂,他们对于家族的观念也仍只存留在那十个谶名之上。按烛为先人们所划分的天责排序,十个家族的谶名依次是人、义、天、空、满、石、古、声、木、今——后人曾用首诗对它们重新进行了编排:

天人空古义,木石满今声。

然而谶名的使用却颇为复杂且情景繁多,如祭典时祷词所用家族之名则为“氏”加家族的谶名,这种用法在大多数的正式场合都属于不容许更改的规定,如“氏今膜拜,若腆是说”。然而在一般语境中,尤其是烛镇第八代以后,人们往往淡漠了家族的观念与谶名,转而直呼其名,毫不见外,以至于十代以后,镇上知道自己家族谶名的人越来越少,甚至到二十代时,大部分人们已经将其忘却,剩下的也就只有少数的家族使命的传承者才能记起那些古老的代号(这种人数量很少,而且喜欢独来独往,深知烛镇的历史,并且拥有着自己的一套奇怪的语言,因此,烛镇人将这种人称为“传者”。关于“传者”的一些世代相传的传说将在本书的第二部分涉及),当然,这与灵玉的失踪与那条通往羿之台的路突然断绝不无关系。

相传,从第四纪末的那场史诗大战中十三位远古先民得以存留下来,成为了第五纪人类共同的祖先,他们定居于烛山山脚,并在此繁衍生息。在这十三个人中,声望最高的是一位名叫烛的中年人,烛拥有一支在第四纪的战火中诞生的潜藏着神秘力量的木杖,用其之一端指着人,似乎便能立刻将其性格改变;用其之一端指物,便能立刻将其催化长大。为了人类文化的血脉能一直在地球上承续下去,据史所载,孤独的十三位远古先民于第五纪初元2年在他们刚建成的谶名为羿的祭台之上召开了一次改变人类历史的会议,后人称其为“羿诰”。在会上,烛提出要让在场的每个将要勇敢生存下去的先民承担起一项重建人类文化的家族使命,这些使命包括典祭、规律、天时、交易、地理、营造、医药、音律、农林、仓储、士一族与执神一族。众人纷纷选择了自己的家业,然而,精明的先人突然发现,烛王并没有给自己安排一个像他们一样的职业。在那次伟大的会议结束后,当每天太阳升起,人们开始劳苦的工作,烛便站在羿之台上一直向南眺望,直到日落,日日如此。于是,人们开始不断地议论,怀疑与不满慢慢充斥了整个山谷,掩盖住了清晨的鸡叫与鸟鸣。水变红了,树叶变绿了,烛还没有从羿之台上走下来。终于有一天,人们再也无法忍受那位懒惰的领导者,在黄昏时分,一颗流星划过之后,在烛即将走下祭台时,人们将他拦住了。先民们开始还不敢说出那些他们自以为有理有据的谴责,而是派出他们之中最有口才掌管着万物交易的暝与烛交涉。

当时,暝为烛讲了一个关于蜾蠃与螟蛉的寓言,所谓“十子方温,而一螟独冷”,烛立刻明白暝的意思,也立刻知晓了大家前来的意图。他说了一篇长长的致歉词,长到将尽时,繁星已布满天空,当他最后一句说出“我要走了”的时候,所有人都震惊了,黄昏时脑中所积满的怨恨与咒词突然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则是不解与疑问。暝走上前去询问原因,然而没有得到回答。当暝走上羿之台时,突然,山下湖岸旁的沙滩上,闪起一道耀眼的亮光,那是烛的木杖的光,上次这样的光出现时,烛山在一个晚上之内便长满了大树。先民们开始想起烛为他们所做过的事,跌撞地向山下跑去。烛仍没走,像是在等待什么。女人们哭喊着,男人们则上前询问他的归

最新小说: 暮年长生,从点化白鲛开始 斗罗:武魂方天画戟,我孝出强大 星言 神印王座:圣光背叛,暗牧救世! 蛊道长生:从炼出烬蛊开始 从仙武大隋开始 霍格沃茨的混子教授 济公:大婚出家?半夜胭脂敲我门 至圣先师他太稳重了 斗破:萧家落魄?我破棺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