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一年多的研制(这比原本预料的时间要长),36式中型坦克终于在1936年的1月定型,开始最后一次测试,如果不出问题,36式坦克就将作为红军的第二代坦克投入生产,预计在一个月内就能够装备部队。
“装弹!”刘柏峰在新式坦克里命令说,装填手迅速填入了一颗炮弹的两部分闭上了炮膛,炮手则通过潜望镜来寻找目标。
“放!”炮手在潜望镜里看到了靶车,双手立刻发射了炮弹,车里的官兵都是一战时期的王牌,就连通讯员也是个少校,样车第一炮就打中了那辆作为靶车的炮塔正面,一声闷响,15II的炮塔上就多出了一个大洞。
“好!可以出来了。”外面的技术军官贴着舱盖喊道。坦克里的几个人立刻钻了出来,躲到一边的棚子下,很快,另一辆15丙又从另一面开了出来,一直贴近到50米的距离才打出了第一炮。
“跳弹!”
“RPG侧射!”36式的侧面装甲比较薄,所以这个侧射试验主要是测试爆反装甲的。火箭弹撞到了装甲上,金属射流立刻被释放出来,当金属射流烧穿了反应装甲的时候,“砰”的一声,36式炮塔的左侧就腾起了一团巨大的烟雾,烟雾散开以后,36式的炮塔上只有一点儿凹陷,随即,士兵重新给坦克焊上了反应装甲。
36式的最后一项测试结束了。刘柏峰走上前和研发小组激动的握手,嘴里说着各种感谢的话,可说着说着,刘柏峰感到自己忘记了什么。直到几名士兵钻进样车准备开走,刘柏峰才想了起来:“那个,基本数据表能不能给看看?”
既然已经定型生产,这个数据早晚也会被下发下去,所以军官并没有拒绝,从桌子上拿起了一张纸递了过去。
战斗全重:35。9吨
长9。74米
宽3。23米
高2。65米
公路最高速度:55公里/小时
越野最高速度:39公里/小时
最大行程:340公里
动力:SC-3水冷柴油机620马力
攀垂直墙高:0。9米
越壕宽:2。9米
涉水深:1。4米
乘员:4人
武器
105毫米线膛炮×1(备弹29发)
14。5毫米高射机枪×1(备弹420发)
7。62毫米并列机枪×1(备弹3000发)
主炮最大射速5发/分钟主炮战斗实际射速2发/分钟
12。7毫米高射机枪射速900发/分钟
7。62毫米并列机枪射速350发/分钟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尽管清国还没有进入战争状态,可36式坦克定型后,被清国的八大坦克厂立刻加紧生产了2200辆,集中运输到了位于滁州,马鞍山和南京的105集团军驻地,在一个月时间内就完成了整个集团军的坦克换装,又过了一个月,运载步兵的装甲车也完成了换装。
全军上下都弥漫着一股诡异的气氛,原本装甲部队是不需要每天训练的,顶多一个星期训练两次,即使是作为天之骄子的近卫105集团军也就是一周训练3-4天,无他,发动机寿命有限。可在换装了新坦克之后,每天都有训练任务,哪怕是傻子也能看出个七八分来。
1936年3月1日深夜,刘柏峰突然接到命令,“你部第1军于第0727通勤站,第10军于第824通勤站登车……于36小时之内,全体拔营上车。”
命令被高效的军用通讯网传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