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1月1日,宁边第一发射场。
漆黑的夜色下,一辆长如蜈蚣的十二轮大卡静静的停在寂寥苍茫的戈壁滩上。发动机的空转声低低的压制了一切细细碎碎的声音。
“开灯。”漆黑的夜色中不知谁说了一声。刹那间,四周车辆上的数十盏探照灯同时打开,将漆黑一片的戈壁滩照的亮如白昼,四周的车队也在强光之下现了形迹。
“十字看到了没?”
“铅垂线还没放呢!诶诶……放下来了。往前开一点儿……停,哎呦,过了!往后一点儿,又……”
司机耐心的按照后面人的喊话发动着车子,可来来回倒了几十次,那个小铅块儿怎么也对不准地上白色的十字,急的一旁的围观群众满头大汗外加满头大包------宁边的戈壁滩还没有荒凉到寸草不生的地步,荒漠草原上的蚊子可是不少,而且个儿还特大,平时它们可没有什么好东西可以吸,这下子来了一堆人,足够它们饱餐一顿了,蚊子大军在探照灯的引导下前赴后继而来。
“咱们一起推车吧,开车不好控制。”一个裹着两层军大衣的矮个子战士提议说。
“来”“来”“推吧。”四周车上的军人依言下了车来帮手。
“那咱们得分两拨人,一拨在车头一拨在车尾。”
司机把汽车熄了火跳了下来,一同加入到推车的行列中。
“太多了,停,让开,我们向前推两步,一,二,三……停!”
“又多了,那头的同志们再推一下,别用力!”
来来回回又反复了几次,那个黑色的小东西总算对准了十字,众人都长出了一口气。
“都散开!别被这家伙给烧着。”老王用手摸了一下车门,去掉身体上的静电-----上一次发射就是因为这个小错误,导致发射车起火,幸好消防车感到及时,没有发生爆炸,可是导弹里面的各种精密仪器被水这么一泼也彻底报废了,少摸了一下车门,就让导弹的发射工作推迟了整整三个月,老王绝不想重蹈那位被自己引起的烈火烧成碳的烈士的覆辙。
20辆北京212开始调头飞奔,笨重的消防卡车随后也撤离到了150米外。副驾驶按下了蓝色的按钮,长达18米的铝合金大圆筒缓缓的被竖立起来,涂成了红色的弹头笔直的向着天空。
“导弹已经竖起,准备就绪,可以发射!”老王对着话筒铿锵有力的喊道。
“发射倒计时!”
“五!”耳机里传来了来自发射指挥部的声音。
“四!”
“三!”
副驾驶有点儿紧张起来,右手抖了几下。
“二!”
“一!”
“发射!”副驾驶的右手食指用力的按下了红色按钮。
“轰!…………”140分贝的巨大轰鸣声即使经过了厚厚的均质钢板以及双层耳罩的减弱,仍然让车里的两个人感到难以忍受,都紧咬着牙关等待导弹飞高。
炽热的气浪迅速的在大气中扩散,原本冰凉刺骨的风都被导弹里的液体燃料给加热了不少,就连一直围绕着人群的蚊子都被赶跑了。
三辆消防车立即冲了上去,朝着烧糊了的破卡车喷水冷却,这个过程会持续大约一个小时,卡车才能冷却下来。
兰景泉的肉眼中出现了一条长长的,火红的,熟悉的尾焰。尾焰上升的越来越快,从长条状迅速的变为一个小小的红点儿,不过两分钟时间,连红点也消失了--------这说明导弹已经飞出了大气层,进入了黑障状态。
“报告!额济纳雷达站雷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