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1 / 7)

(第二节)

老师奉命全部撤回各自的办公室,身后留下的却是死一般沉寂的教学楼。不过这难得的静谧,转瞬间就被身处一、二层的高一同学所打破。平日,他们充其量也就是跟随在三、四层学哥学姐的身后,左胸前佩戴着“榕城高级中学”的校徽,趾高气昂地摆出副准大学生的模样,但却被市井小民嗤之为一群“未过鼻的牛仔(方言:比喻尚没经历过人世间摔打而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年轻人)”。

“未过鼻的牛仔”,这句在山边海角流传千年的俚语与罗贯中借《三国演义》关平的嘴说出:“俗云初生牛犊不惧虎,父亲纵然斩了此人(庞德),只是西羌小卒耳……”的“牛犊不惧虎”,是否均由《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称子沐;原籍东周宋国蒙,今为安徽蒙城,又说是河南商丘人氏;他一生崇尚自由,无意仕进;著述丰厚,以《庄子》即《南华经》,成典籍之瑰宝矣;与孔子、名丘,孟子、名轲,荀子、名况,墨子、名翟,老子、姓李名耳,韩非、史称韩非子等六位知行完备至善之千古哲圣齐名,号称先秦七子,分别尊为春秋战国儒、墨、道、法四家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知北游》:啮缺问道乎被衣,被衣曰:“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摄汝知,一汝度,神将来舍。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言未卒,啮缺睡寐。被衣大说,行歌而去之,曰:“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媒媒晦晦,无心而不可与谋。彼何人哉!(【译文】啮缺向被衣请教“道”,被衣说:“你得端正自己的形体,集中自己的视力,天地间阴阳交合而成的祥瑞之和气便会到来;收敛你的心智,集中你的思度,神魂就会归附你的体内。“德”将为你而显得美好,“道”将居于你的心中,你那瞪着圆眼稚气而无邪的样子,就像初生的小牛犊不会去探求外在的事物……”还没等被衣说完话,坐着的啮缺却早已进入梦乡,被衣见状便十分高兴地唱着歌儿离去,歌曲唱到:“身材犹如枯骸,内心犹如死灰,真切地认知天之道,却不以智巧故弄玄虚,让朴实的心灵返璞归真。这不又装出混混沌沌、迷迷糊糊的样子,似乎没了心计而无人愿与你共谋。那将是个什么祥的人啊!”注:传说被衣是尧时贤人,尧之师曰许由,许由之师曰啮缺,如此算来,啮缺成了尧的太老师;而啮缺之师曰王倪,王倪之帅曰被衣,被衣不也就成了啮缺的太老师。其实,王倪、啮缺等先贤都只是庄子寓言里的虚拟人物)中的“汝瞳焉如新生之犊”演绎而来呢?无有考据,只是被衣如此精彩的说“道”,竟令徒孙浑然入睡,看来隔代传授,真的是缺乏共同的语言呀。

那么,嗜睡的啮缺醒来,迷糊中再转而求教自己的老师又会怎样呢?王倪见门生昏昏欲睡状,只得以“四问而四不知”回之。被先生一而再,再而三“吾恶乎知之”之后,啮缺顿然憬悟,老师这才转而“尝试言之”,这样便有了恰如《吕氏春秋卷三·季春纪·论人》所评:“意气宣通,无所束缚,不可收也”的“四问而四不知”完整版,它只字不漏地被收录于《庄子·齐物论》,方让如此美妙的千古谭说“声闻不废,流传至今【引自:《墨子·非命中》】”,现敬录于后与君共欣赏:啮缺问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恶乎知之!”“子知子所不知邪?”曰:“吾恶乎知之!”“然则物无知邪?”曰:“吾恶乎知之!虽然,尝试言之: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不知邪?且吾尝试问乎女:民湿寝则腰疾偏死,鳅然乎哉?木处则惴栗恂惧,猿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虮蛆甘带,鸱鸦耆鼠,四者皆知正味?猿犹狙以为雌,麋与鹿交,鳅与鱼游。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观之,

最新小说: 抗战:从炮灰团开始崛起 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大宋:梁山好汉,开局程咬金模板 亮剑:我在战场上捡属性 异界争霸之绝世召唤 红楼从庶子开始 谍战,都别猜了,我真是卧底啊 双穿大唐:富养小兕子 战地牧师日记 远山破阵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