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东海之滨。东岳泰山。
泰山吞西华,压南衡,驾中嵩,轶北恒,为五岳之长。
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冀近神灵也。
华夏古代传统文化认为,东方为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故泰山有“五岳之长”、“五岳独尊”的称誉。自古以来,华夏人就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古代历朝历代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并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文人雅士对泰山更是仰慕备至,为其所著所绘名著、诗词、绘画流芳千古。
泰山崛起于华北平原之东,凌驾于齐鲁平原之上,东临烟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的黄河,南有汶、泗、淮之水,与平原、丘陵相对高差1300米,形成强烈的对比,因而在视觉上显得格外高大的节奏感和“一览众山小”的高旷气势;古书记载,秦汉时,民间传说盘古氏(远古时开天辟地,代生万物的神人)死后头为东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盘古尸体的头向东方,而且化为东岳,泰山就成了当然的五岳之首了。这显然是根据《五行》、《五德》学说创作的神话故事,反映了泰山独尊五岳的历史背景。
因为东方是生命之源,希望和吉祥的象征。而古代华夏先民又往往把雄伟奇特的东岳视为神灵,把山神作为祈求风调雨顺的对象来崇拜,于是,地处东方的泰山便成了“万物孕育之所”的“吉祥之山”、“神灵之宅”。受天命为帝王的“天子”更把泰山看成是国家统一,权力的象征。为答谢天帝的“授命”之恩,也必到泰山封神祭祀。自秦汉至明清,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27次。历代帝王借助泰山的神威巩固自己的统治,使泰山的神圣地位被抬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所以一号首长请求狄辰的电话中,特地提到‘泰山圣地不容有失!’
飞剑的速度真不是吹的,一个时辰后,狄辰已经悄无声息的虚空站在泰山西溪百丈崖上,背负双手,衣衫飘飘。
百丈崖上,有瀑布飞流直下,声若雷鸣,也掩盖了飞剑到来的声音,状如挂着的千尺银练。瀑布常年倾泻,冲击崖下成潭,潭北是东百丈崖,瀑流下泻直冲岩下石穴。石穴因常年溪水撞击,腹大口小,形如瓦坛,深广数丈,传说此潭与东海相通,有龙自由来去,故名“黑龙潭”。潭西有西百丈崖,西南有南百丈崖。每逢夏秋之际,阴雨连绵,三条瀑布犹如玉龙从崖巅凌空而降,古称“云龙三现”。从上往下关注黑龙潭,只见潭水碧绿,透着一层神秘,越看越让人感到神秘和恐怖。据说,此潭从未干涸过,到底有多深谁也不知道。
狄辰已经发现水面下,岸边岩石下,林木中影影绰绰的数千道人影,还发现了好多老对手——教廷神圣骑士团,圆桌武士,黑暗议会,三角洲、游骑兵、西德边防军第九反恐大队、俄阿尔法、信号旗、欧盟国家宪兵干预队、英皇家特种空勤团等等。不过,在别人面前已是超人类的各国精英,狄辰却嗤之以鼻。因为他华夏青龙有绝对的实力睥睨群雄,好几次都杀得他们人仰马翻、鬼哭狼嚎、血流千里。要不是狄辰隐隐中觉得地球要保留一定力量,估计这个世界上就只剩下一个国家了——华夏。别人若是超人类,那狄辰就是仙,就是神——剑仙——龙神。
狄辰既然已经到了,反而就不急了。一面平心静气的打量着那群人,一面在消化着一路上接到的信息:
事件从九个月前说起:它起源于一极限运动者。
所谓极限运动就是人类在与自然的融合过程中,借助于现代高科技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身心潜能,向自身挑战的体育运动,追求在跨越心理障碍时所获得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同时,它还体现了人类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愿望。有一句话很经典“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