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型通用补给点工厂,平时完全没必要储备太多核聚变骨刺。外部装甲更是坚硬,雷诺的新攻城坦克的200mm重型突击炮至少得轰个5次才能打破外壳中最坚硬的部分。为了适应这些修改,刺蛇和蟑螂原有的体型已经不能满足了,放大是最终的结果——比原来刺蛇进化后的那些钻到地下才能攻击敌人的生物还要大一些。这些轻型突击兵完全就是以凯姐虫群部队的中坚力量为目标打造的,在往后的所有战场上,它们在对敌人造成大量伤害的同时,还能吸收不少伤害。至于原来的刺蛇、蟑螂和它们的升级包,全部丢进基因库存着!
重型突击兵:虫群已有的畸变体(Aberration)、雷兽(Ultralisk)、莾兽(Brutalisk)都不符合EVA对新版虫巢的战力需求,她做出了两套新的设计:方案一属于机动炮台,可以孵化大量自爆飞虫对地面和空中的敌人进行打击,被EVA称作导弹巨兽;方案二则是极其坚固的肉盾,虽然只能用大号的减速利爪攻击地面的敌人,但那种碾压一切的冲击是相对脆弱的导弹巨兽无法模仿的,EVA称作突击巨兽。它们都需要工虫在一块空旷的地区孵化,并且是相对虫后而言廉价得多的前线战士。
地面虫后:发育得较好的即为凯瑞甘的虫母(BroodMother,比如扎加拉和尼雅德拉),其他相对“发育不良”的就是虫后,或者称作虫巢地面守卫者。坚固护甲、高爆骨刺、减速利爪以及种类繁多的技能让它们成为强大的前线战士和支援兵种;不过,不论是EVA还是阿巴瑟都不建议把这些经过大量基因混合后还能完美运转的虫后当做前线战士来使用,因为她们的生产成本高的吓人(重型突击兵造价的十倍,维护消耗另算),她们的价值在于辅助,不在于突击;她们甚至可以充当人类的医生,由于星灵生理结构远比人类复杂,外加GY军团自己使用的星灵都是机械版的(剧透一下),所以这些虫后脑子里并没有载入星灵的生理资料,不过,发育更好的虫母还是可以给星灵当医生的,但毕竟虫母远比虫后少的多,造价也更为惊人。
再看看数量仅为2的新版虫巢建筑。
孵化腔:现在的孵化腔负责生产所有巨型以下单位,并且可以升级成强大的生物雷达以命令在星球轨道上的新版母舰提供支援,或者升级成坚固的生物要塞用自爆飞虫对抗敌人对基地的入侵。改进的孵化模块让这些孵化腔能够以远超以往速度孵化出一支庞大的军队。
资源采集建筑:顾名思义,这些生物建筑可以将各种原料转化成通用补给点,再投入下一步的生产。超空间仓库什么的,就不强调了。
……
克哈登陆战,打得比原位面更为轻松。在进攻克哈前,所有归属凯姐的虫母全都收到了那套基因修改方案,EVA对这些虫巢的强化与简化使得原位面洪水般的进攻在这里变成了海啸——数十公里长的断裂带分开又合拢才会引发的大海啸扑在老蒙斯克的士兵们的脸上,那是彻底的碾压。
……
在对克哈发动全面进攻前,Zerus行星的原生虫群也作出了一些基因修改,比如用通用补给点制造的生物甲壳,各种基因合理搭配的减速利爪及高爆骨刺……留下了工虫、孵化腔、轻步兵(没有自爆版)、轻型突击兵(和凯瑞甘主力虫巢类似的原生刺蛇与原生蟑螂的结合)、重型突击兵(不能对空的近战突击版原生雷兽)、空天战机(凯姐主力也在用的原生虫群版四翼飞螳)、主力战舰(孵化大量自爆飞虫和少量飞螳进行战斗)、母舰(德哈卡的旗舰,孵化大军与自爆飞虫进行战斗,数量唯一;种类繁多的特殊技能的承载与施放平台;只有战死,才能造新的),以及采集前线资源的建筑。
被感染的陆战队员使用的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