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的人,说一样的话,梳秦朝人一样的发髻,很多人誓死都不愿意放弃周朝的传统,背弃周天子,惨遭活埋。以前周天子给予的宽仁和谐的秩序没有了,他们不得不重新寻找属于他们自己的自由之地。所以他们冲破万难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背井离乡,如空际的飞蓬。即便是到了抚谷镇这个地方,祖辈人为了不忘自己周国子民的身份,衣冠饮食起居等诸事都竭力传承周礼风俗。说白了我们还是喜欢自由、个性多点的。”
“这就对上了,所以你们对于外面这几千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根本无从知晓,是吗?”
我点头嗯道。
“好一个不知魏晋!”他继续说道:“然后,你们来到抚谷镇,发现这里竟然是一个从未被人们居住过的地方,没有官府,没有士兵。这简直就是一个世外桃源?”
“对,我们后来就安然地在此定居了下来。祖先们依然身着周代服饰,行着周代的礼仪,望祖欲穿,为此,我们兴建了纪念周天子的周庙,用来祭祀先王的德行。有时候这个地方也用来聚集民众,商讨大事。并且推举出一位德高望重的贤人,主持抚谷镇的风俗教化,但是他却没有生杀予夺的特权。说白了,他只是我们内心神性的向导。我们的祖先从此便过起了和平的生活。崇刚哥,你在抚谷镇呆了这么长时间,这个你又不是没有看见过,祭祀大典可曾记得?我记得以前我给你提过。”
“看过是看过,但是却没有像现在这样了解它整个的来龙去脉。何况你好像今天也是第一次如此细致地描述吧。”
“这样方面以前从没有过?”
“从来没有。”他郑重地摆出一个事实。
“不,有。”
“不,没有。”
“有!”
我们两个竟然就这个无聊地争执起来,“不管怎么说吧,现在看来,彪儿,你们就是周人的后代了。你们是周朝的遗民。”
“所以,当祖先在这个地方定居之后,是极害怕任何国家官府形态的东西的。为众人所推举的长使为告诫后人权力的危害,在抚谷镇的街口竖立了一块石碑,写着几行金文:“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可是,抚谷镇的名字却是后话了,不过图个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彩头罢了。”
“彪儿的学问真是大进啊,真是‘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哪里来的三日不见,你我天天在一起。这个说法不妥!”
“总之,你知道我是在表扬你!”
“那也离不开崇刚哥的教导,没有你教授我文言、金文知识,我岂能读懂《洛川志》里的内容,更不会看出石碑上的文字。还有你教我历史,我才能寻根望祖,这样大的恩德,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回报你了。”
正要回答,崇刚哥嘘了一声,银执大人已经向我们靠近。只顾说话,却不想危险早已经慢慢靠近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