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驱胡录之桃源记 > 第24章 《千字文》

第24章 《千字文》(2 / 3)

是笑意。

谢琰有些担心和不解,穆仲怀的诗已经给了自己,他本来不用答的,干嘛又要站起来,难道是傻吗?不过看着穆仲怀满满的自信,看来是早有把握,只期望五叔谢石不要太严厉,放过怀哥儿就好。谢琰对于帮助了自己的穆仲怀还是很有好感的。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此诗名为《秋词》还请先生点评。”一气呵成的念完,穆仲怀躬身一礼向谢石请教道。这首刘禹锡的《秋词》,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且一反前人悲秋之态,堪称千古咏秋佳作,他还是很有信心过了谢石这关的。

果然,谢石眼中精光一闪,微拂自己的短须道:“七言诗?虽是少见,不过此诗气势雄浑,一反前人咏诗必是悲秋,少年轻狂可见一斑。兄长之前说你是少年奇才吾还不信,现在看来还是兄长有识人之名啊!”谢石满是感概。

“当不得先生如此夸赞,只是小子狂作而已。”穆仲怀谦虚道,但心里还是得意的不行,虽然他是抄别人的,但是这个时代。刘禹锡好像还是以基因的形式存在于他不知道多少辈先祖身上,是没办法告他侵犯著作权的。

“无妨,以你之才,本就当年少轻狂,何故惺惺小女儿作态,如不是我大晋名士多重玄谈,建康因有你一席之地,”谢石夸赞道。谢氏本以儒学传家,所以一直在玄风见长的魏晋不受赏识,这一切在谢石这一辈的叔父谢鲲由儒入玄之后才开始好转,谢氏一族也渐渐开始崭露头角。不过相较于更喜玄谈的兄长谢安,谢石还是更偏爱儒学,这一点从历史上他多次上书孝武帝,请求兴复国学,以训胄子,班下州郡,普修乡校就可看出。不过这不是说他的儒学素养就比谢安更身后,两人要是拉出来比一比,多半还是谢安赢,毕竟他也是由儒入玄的,而且堪称历史上的千古名相。不信你去看百度百科中谢石的介绍是谢安之弟,而对谢安的介绍就不会有谢石之兄之类的标签,高下立见。

“忘了问起你们之前学到了何处?以何书启蒙,《诗》、《书》、《礼》、《易》、《乐》、《春秋》可曾读过。”谢石话题一转,开始问起二人之前的学业起来,他对这两个少年现在很是好奇。

“回禀先生,小子以《千字文》、《三字经》启蒙,《诗》、《书》、《礼》、《乐》、《春秋》都学过,现在正在学《易》。”两世为人,穆仲怀自然不是以《千字文》和《三字经》启蒙,只是前世爱慕国学,自己照着顺序大致走了一遍,至于他现在《千字文》和《三字经》这两本根本不存在的启蒙书籍说出,自然是有着自己的考虑。谢氏众人虽然和善,但究其本质也是世家。世家的善意是需要回报的,而这两本可以作为家学传承的书籍就是他的投名状和敲门砖,兄弟两人的将相之路也将从此开始。

“《千字文》、《三字经》?以前从未听说过,可能为老朽诵几句听听?”谢石见穆仲怀说出的启蒙书籍,可以说是博览群书的自己竟然闻所未闻,不禁好奇的追问道。不过他没听说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它们根本不属于这个时代,要是谢石说自己也知道,那才是见了鬼,穆仲怀都要怀疑他是不是也是穿越过来的了。

“《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还好自己前世直到出事前都常没事诵读几遍,以致于还记得,按照记忆中的内容缓缓诵出,越读越感觉国学文化之浩大,只是不知后人如今还剩下了几分。

听见开头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谢石就眼前一亮,只是不忍开口打扰,于是一直忍住没有出声,好让穆仲怀接着背下去。但是当穆仲怀背到了第一部分的“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

最新小说: 三国:雄据江东,开局霸王之力 三国:边关悍匪,被天幕曝光身份 绾㈡ゼ涔嬭儨澶╁崐瀛 浜?墤锛氫粠杈瑰尯閫犲埌鍏ㄧ悆鍐涜锤 大明首辅:开局怒怼嘉靖 红楼:我能升级词条! 神话版三国 状元郎 五代风华 三国:边城小吏,开局截胡貂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