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届外门大比的决赛都是剑门的盛事,这一天自然会有很多的大人物前来观战,在这些人中即使如内门大长老也只能排在中层。
因为掌门会来,剑堂中的一些人也会来,这些人都是站在剑门顶峰的存在。
今日的外门演武场汇聚了数以万计的剑门弟子,毫无疑问这是这一届大比观战人数最多的一场,一些在外试练的内门弟子也有很多特意赶回来观看这一场比试。
未到卯时,演武场便已被挤的水泄不通,难以再多容下一人,但是却还有弟子陆陆续续的赶来。
不过大家并不慌乱,不需长老指挥,境界较高的内门弟子便自动退出了演武场,三五成群的汇聚到了远处的山崖上。凭他们的目力,一两里的距离仿佛眼前,即使不在演武场中也不会对他们观战产生任何的影响。
这是剑门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传统,有能力的人当然要担起更重的担子,以小见大,长青气节由此可见一斑。
将到辰时,演武场周围的山崖上也已经站满了内门弟子,看其数量怕是近几届大比内门弟子前来观战人数最多的一次了。
辰时,之间天空中几道彩云飘荡而来,云彩的移动看似很慢,然而刹那间却已到了眼前。
来者共有七人,为首的是一位中年儒生,他的脸上全无半点岁月的痕迹,可是两鬓处却生着几缕白发。
他就是长青剑门五位闻道境界的超级高手之一,现任长青掌门,剑无心。
至于他身后的六位,看上去要更加的年轻一些,他们都是塑魂境界的剑堂弟子,如果说内门弟子是剑门的中流砥柱,那么他们就是剑门的栋梁之材。
同是塑魂境界,他们在实力上可能不如一些内门长老,但是他们最大的优势在于年轻。因为年轻,所以就会有无限的进步的空间,换而言之就是有踏入闻道境界的希望。
只有当他们踏入闻道境界的那一刻,栋梁之材才会成为真正的栋梁,在现如今这个强者凋敝的年代,闻道境界的修者就足以决定一个大宗派的未来。
以孙、郑两位长老为首的内、外们长老们先行见礼,其他弟子也纷纷俯首作揖。
剑门虽然崇尚孔孟之学,但是在门规中却并不规定那些诸如跪、拜的繁琐礼节。上至掌门,下至杂役弟子,都以作揖为礼。
在剑门的开山祖师长青剑圣看来,剑门非朝廷亦非佛堂三叩九拜何其可笑?
旋即,掌门也向众长老、弟子回礼,六位剑堂弟子同礼。
收礼后,掌门两袖轻拂至身后,带起两袖清风:“本届大比人杰四起,才俊并出,长老堂和众教习功不可没、”
郑长老应道:“掌门过奖,今日我长青诸弟子能有如此成绩掌门居功至伟!”
掌门身后的几位剑堂弟子强忍着笑意,这老家伙真是会拍马屁。
掌门摇头笑道:“最重要的其实还是弟子们的勤恳,若非如此,只我一人,又能有何建树?”
“谢掌门!……”一道道声浪由近及远的传来,似惊涛,又似春雷,壮阔且充盈着积极向上的生机。
掌门只一句话就激励了无数的内、外门弟子,他们其中的大多数人纵使天赋各有高低,但是练剑都很用心甚至刻苦,现在得到了掌门的肯定自然百般欣喜、万分激动。
剑无心不愧是长青掌门,除了修为精深之外,对人心的把握同样登峰造极。
声浪重归于平静后,掌门继续问道:“这一届参加决赛的是哪两位弟子?”
孟寻闻此,快步上前道:“弟子孟寻,见过掌门!”
王淳用胳膊肘碰了碰苏寒道:“师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