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房间后,苏寒迫不及待的翻开了无名古书。
翻到第一页,之前在藏书阁的一样感觉一去不复返。
书页上是一列列密密麻麻的篆字,开篇的两个字——总纲。
剑者,圣道之兵也,自洪荒伊始传于后世,已逾百万年矣。
……
予以为剑之本质,止乎于三者,招、势、意。
当世修剑之法,始于招,以招养势,以势炼意。
然予之剑法,始于意,以意通势,进而习招……
剑诀的总纲莫不如说是一篇文章,一篇阐述作者对于剑道理解的文章。
洋洋洒洒的几百字,用离经叛道来形容再恰当不过。
作者的观点可以说是完全否定了传承了千百万年的剑道修行之法,完全违背了修行界的常识。
这修剑怎么能不从剑招开始呢?
如果是在看这篇文章之前,苏寒怕是也会把这种观点当作笑谈。
不过他相信自己费尽千辛万苦得到的古书里绝对不会写一些子虚乌有的东西,而且看完了整篇文章之后他对剑道也有了新的理解。
可以说传统的修剑之法和古书的剑法是两个不同的修剑方法。既然是方法,自然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按照这篇文章的记述,修炼剑道的本质就是为了感悟剑意,而传统的剑法是通过练习剑招来达到这一目的。
而古书的剑法则是直溯本质,直接让修剑者感悟剑意,等以后凝聚具体的剑势,修炼具体的剑招时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此看来,古书的剑法似乎比传统的剑法好了不止一点半点。然而无论人或事物,优点越突出,那么随之而来的缺点可能也会更加的致命。
古书的剑法的致命缺点就是,难以修炼。
在剑修者看来,剑意的修炼是返璞归真的过程,是剑道至高无上的境界,那么直接感悟剑意的难度也就不言而喻了。
换而言之,传统的剑法是一种妥协的做法,通过修炼剑招来慢慢的感悟剑意。
到这里,苏寒不得不赞叹这本书的作者真的可以说是以为剑道天才,或者说是鬼才更恰当些。
之前之所以书页遇到了苏寒丹田中的五色灵气而打开就是因为这剑诀需要修炼者具有五行天赋。
通过五行相生的原理再辅以相应的功法,使修者体内的灵气生生不息的循环,再以此感悟剑意。
苏寒看完了总纲没有急着往下看去,而是合上了书,细细咀嚼着书中所述。
如此说来,自己就是具有五行天赋的人吗?那这看似天方夜谭却又有理有据的剑诀能够成功吗?
怀着无限的疑问,苏寒把书翻到了第二页。
这里记述的就是总纲里提到的功法口诀,法决一共有五篇,是分别对应金、木、水、火、土的五行修炼之法。
第一篇是金篇,大约有千余字苏寒仔仔细细的看了三遍,直到对金篇法决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才开始按照其中的吐纳、灵气运行之法修炼。
不久之后他就进入了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他周身的灵气缓缓的被他吸收,速度虽然并没有多快,但是一进入体内,相互交融,五行相生,二次产生的灵气量着实骇人。
其速度,一个同样是超凡初阶的修者,恐怕一直消耗中品灵石来修炼都难以企及。
苏寒的意识经过短暂的混沌之后,沉入了一个异样的空间。
这是一个金色的空间,或者说是一个金色的海洋,而苏寒就在海中。
金色的海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