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喜欢穿过官道走就近的岔路去另一个村子,那边靠近一片湖。村民经常捕鱼的。“
”咱们这里有的猎物带去,跟他们那边的鱼干交换。“
山民一气儿说了好几句话,青衣人知道,那就是传统的以物换物的交换方式。南华镇一带向来很多的。
山民眼珠子转了转,对着青衣人变了语气道:”有还是有的。”
“只是因为听说北地那边..快要打仗了。“
一听到北地打仗的事情,青衣人转头朝院外看了一眼,一时间心潮起伏中。
战事对很多人来说意味着颠沛流离,离开家园,但对小部分人来说。也是难得的契机。
青衣人晃神这会儿,山民已经走开了。
他动作不紧不慢地将锅子内的稀饭一勺一勺打了出来,盛放到一个豁了口的粗瓷碗内。
少顷,他走到矮桌旁,将那个粗瓷碗递给青衣人。
接着,山民还去炉膛边扒出了几个烘烤后的类似土豆一样的根茎类食物装在一个大些的碗内。
那几个看上去有些焦黑的物体散发出香气,闻着就让人产生了食欲。
”不要客气,等吃饱再说。“山民指了指粥碗对着青衣人比划了一个手势道。
他端着碗走到矮桌边放在了上头,随后他坐下来面对着青衣人。
两个人开始在破屋内吃着属于他们的一顿晚饭。
一时间除了屋外刮过的风声跟土灶炉膛内柴火爆裂的声响,便只剩屋内的咀嚼声了。
青衣人嘴里虽然吃着,心里却是在怀念先前在老夫妻家品尝到的那碗热汤。
他有些遗憾地想着..可惜没机会再尝到。
他寻思着,明早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去人家家里蹭点吃的?
貌似山里的人都挺好客的。
但是,青衣人思量一番后很快放弃了这个念头,因为那个老头子说了,做出美味热汤的并不是他们。
好味道的汤是临时投宿的客人..据说还是个半大的孩子做的。
青衣人听说的时候,心里估量对方家中长辈可能是厨子,从小耳濡目染学成的。
一想到半大的孩子,青衣人心里第一时间浮现出的印象就是小弟家的两个孩子了。
一个性格安静沉稳,比他爹还沉浸医术中。
另一个就喜欢吃吃喝喝,平日里最喜欢捣鼓些吃食,后一个明显更讨人喜欢些,而且还是个性格乐观的女孩子。
算起来都很久很久没见过那兄妹俩了。
从他搬到镇南一带,活动的范围主要都在镇东南,很少很少去镇北。
回来的前两年。青衣人遭遇了那档子事儿,马上搬离了镇北,接着便是昼伏夜出惯了的,平常就喜欢挑人少的时候外出走动。
这两年虽然好一些了。但是很少去镇北这一个习惯并没有改变。
其实,他对武大夫,也就是他家小弟,有种难以言说的复杂的心情。
既担心自己的行为给他丢脸,有时候又得借一借武大夫的光。甚至镇上的人平常不太跟他计较的原因——正是他家小弟的好名声占了大头!
哎..青衣人想着想着,不由得叹了口气。
对面的山民不解的望着这个人,不懂他怎么手里拿着食物还一脸的不高兴。
城里人真奇怪..他摇了摇头,继续低下头喝着碗里的粥。
那一瞬间,山民也想起在大爷大娘家喝过的那碗热汤了。
他的心中转过一个念头,要不明儿早上早点下山去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