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哪里吃得起呦。”
许梁叫住他,问道:“这位老哥,你买的米多少钱一斤哪?”
老汉满脸愁容,看着许梁摇头道:“半个月前老汉来这里买米,还是两文钱一斤,今天老汉听说米店要歇业的消息,急忙赶来,米价居然已经涨到了六文钱一斤,唉,原本估摸着能买五十斤的现在只买到十多斤……”
说着,那老汉摇着头,无可奈何地走远了。
许梁愣了愣,这米价涨得也太快了吧,半月时间居然涨了三倍。随后许梁又连看了另几家米店,情况大同小异,店门前也排起了抢米的队伍。米价有高有低,但基本都在五文以上。
许梁顿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匆忙地往县衙里赶去,将走到县衙门口,忽想起如今自己的身份,就这么堂而皇之的进县衙多有不便,便让一名侍卫进衙门去向黄县丞和贺主事报告情况,自己先赶回了许府。
许府里,铁头也早得了消息,一早便让人从店里购回来上千斤粮食。铁头见了许梁也是一个劲地说镇原的米价太贵了。
许梁心生疑惑,镇原城内所有的粮店同时打出将要歇业的牌子断然不是偶然,背后肯定有黑手。许梁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楼记米店的幕后东家,前阵子楼记米店掌柜在黄县丞手上没讨到便宜,多半惹恼了背后的东家,楼家便要寻机报复。
但这一切都还只是许梁的猜测,当下一面命人暗处留意,一面想着对策。想了一阵忽惊觉自己已经不是镇原知县了,还这般操心为哪般?
第二天米价涨到八文多,前去抢米的人就更多了,全城都陷入一种抢米抢粮的恐慌中。镇原县丞黄道周和典史贺诚特意把几家粮店掌柜的叫到县衙问清情况,商讨对策,吵吵嚷嚷一上午也没整出个双方满意的结果来,第三天米价还继续往上涨。
正在全城紧张的时刻,许梁接到了干伯父黄维中的回信。看完信许梁的心就凉了一半,甚至有些惊恐。
建昌知县陆澄源似乎是赌对了,在他上折弹劾魏忠贤不久便升任工部主事,结果这货刚到京城便又趁热打铁地上了一折,弹劾兵部尚书崔呈秀及东厂提督魏忠贤,这一回崔尚书未能躲过去,被罢了官。
崇祯这一手使出来,就是瞎子都能看出皇帝要对魏公公动手了,阉堂骨干人人自危。各地官员纷纷上折,要撇清与魏公公的关系。黄维中现在都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哪里还有闲功夫管许梁的事情。不过,黄维中在信中倒是给许梁提了个建议,若要安然渡过此关,还是尽早与阉党,与魏忠贤划清界限的好。
许梁此时真是欲哭无泪。原本自己便不是很愿意与阉党扯上关系,当初是黄维中要拉自己入伙的。后来为形势所迫,不得已接了云山魏公祠协造使的差事。外人见自己与黄维中等人亲近,多半会认为许梁是阉党,在阉党大佬眼里,许梁连编外人员都算不上。
现在崇祯皇帝举起了屠刀,要对付魏忠贤。阉党大厦将倾,连黄维中这样的朝中从三品大员都战战兢兢,自身难保。那许梁呢?地处西北,要根基没根基,要人脉没人脉,京里没人,地方上又得罪了地头蛇韩王府,如今还被免了职务,这等境况,还怎么混过关?
许梁惶惶不可终日,夜晚醒来都在担心说不准哪天京城里来人闯进府来将自己一家人给抓了。次日便从巡检司中抽调一百侍卫人手,将许府守卫得结结实实,又在镇原城里外密布暗哨,监视着进出城门的可疑人物。
就这样过了七八天,许梁又接到一封葛乔的来信。
许梁展开一看,不由呆了。
信上说:建昌知县陆澄源升任工部主事前,将隶属于建昌县衙的建昌巡防营给撤消了。留在巡防营中的邢中山,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