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结构,最终要制造出来都必须建立在某种可以承受这种机械运行条件的材料上。当然,现代工业体系中的先进材料学往往是与航空或者是动力联系在一起的。比如沈一一想要造飞机,那就是要用更轻更强的碳纤维材料,才能飞得更远飞得更高。再比如推进飞机的发动机,由于热和机械能的转换严格遵守卡诺定律,所以燃料的燃烧温度越高,将来输出的机械能就越多。而最先进的航空发动机的涡轮前温度可以到达2000K,也就是1700多摄氏度。这个温度下大部分的金属都已经熔化了。可见对于材料学的研究水平要求有多么高了。
再来就是电的部分了。从爱迪生的直流发电技术开始,再到特斯拉的交流发电技术的传播,人类的文明因为有了电的发展而不断地得到加速。在此之前,人类从来没有找到过一种有这样的传播速度和高品味的能源实现机器替代人这样一个梦想已久的工作。因为有了电,人们不必再在建造工厂时考虑采用何种能源这个问题。因为电能够帮助人类在任何需要的地方开动机器。可以说,有了电,更大规模的机器化大生产就成为了可能。
电又被分为强电和弱电。前者其实是指发电厂的输配电。也就是那些能够对人类造成生命伤害的电压等级的电的应用。沈一一目前的研究方向显然不是这个。沈一一所关心的其实是弱电的部分,也就是俗称的电子技术这一块。具体来说,目前沈一一投了大钱去做的还是芯片技术这一块。想想到了二十一世纪,中国每年进口的芯片金额比全国每年进口的石油金额还要多,就可想而知芯片技术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多么重要的。
沈一一的研究布局,当然不见得是从国家是否需要的角度出发的。她大小姐有钱任性,所以在配置研究资源的时候,一是出自于自己的兴趣,二是出自于支持自己看好的产品的研发。
别看沈一一目前的现金奶牛其实是她和朱伊娃所在的摩根财团合作的那个自走平衡车,但是对于这种其实很容易仿造的产品,沈一一的兴趣并不是很高。固然因为有了摩根财团的加入,通过设计的复杂的专利保护,沈一一可以保证锁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的投资收益,但对于一个有着技术魂的工程师而言,这种创造性逐渐降低的产品对自己的吸引力同样也是逐渐降低的。所以沈一一其实早就有一个自己的中长期科研规划了。
说起来最长期的那个科研规划,那就是沈一一当时偶尔一时兴起,结果一直被萧老爷子和安老爷子两位牵着头皮在那儿责备沈一一的无人机项目了。所以说很多东西说起来是灵感一时的迸发,但对于工程师来说如何把一个概念性的东西给实现出来,真正的能够以相对较低的成本给制造出来,这可是相当考验工程师的功力的。对于当时的沈一一来说,把这个项目给暂时地搁置起来,也确实是有着不得已的苦衷。这里面有很多关键的零部件,当时都不具备生产的条件啊。
无人机的发动机、传感器、控制器、运算器、雷达、吸波材料,这些关键的部分,没有一个是不需要重新研发的。而这每一个部件的研发,对于当时的中国的科技水平而言,都无异于是一个全新的大课题。在这种情况下,受限于经费和资源,沈一一把这个项目给暂时地放在一边,是再正确也不过的一个选择了。
当然,说是把这个项目给搁置起来,并不等于在这段时间里就无所作为。相反的,其实沈一一是从一进大学就开始布局了。
针对国家的科研经费有限的限状,对于因为见效时间长而不能立即出成果的材料科学的研究,沈一一的私人注资有力地弥补了国家的科研投入不足所造成的伤害。这三年来,有了她的资金源源不断的挹注,可以说她所关注的那几个项目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独特的工艺路线。特别是在高纯度硅